从“白马驮经”到印度佛殿 中印再续“佛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从“白马驮经”到印度佛殿 中印再续“佛缘”
2010年05月29日 08: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洛阳5月29日电 题:从“白马驮经”到印度佛殿 中印再续“佛缘”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29日,在华访问的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将专门抽出时间出席在河南洛阳白马寺举行的印度风格佛教寺庙的落成仪式。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这是印度国家元首10年来首次访华。印方也表示,帕蒂尔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由此可见,佛教在中印交流中作用非同一般。

  细追起来,中印“佛缘”渊源深厚。

  据史书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应东汉明帝之邀,不远万里,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来到当时的国都洛阳,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由此开启。

  翌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城西兴建佛教寺院,取名白马寺,让两位高僧在此传播佛教文化,翻译了中国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经》。白马寺由此成为中国首座官办寺院,也拉开了佛学在中国大规模传播的序幕。

  唐朝时,玄奘大师更是长途跋涉到印度取经,写下了《大唐西域记》等至今仍为中外学者引用的著作……这对两国文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那么,印度佛殿何以落户白马寺呢?

  1993年9月18日,印度前总理拉奥访华期间,专程从北京来到洛阳,参观龙门石窟、白马寺、玄奘故里。

  20世纪90年代,泰国友好人士常媛女士曾出资在白马寺建设一座泰式佛殿,开创外籍人士在白马寺建设佛殿之先河。

  受此启发,2003年6月25日,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在洛阳参观访问时,提议“也应该在白马寺建一座印度佛殿,因为佛教走出印度,首先就是在这里生根开花”。

  此后,河南省及洛阳有关部门与印度方面曾多次接触,形成初步意见。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期间,两国政府签订了《印度在中国洛阳白马寺院西侧建造印度风格佛殿的备忘录》。由白马寺负责提供土地,并负责佛殿的建设;印方负责提供建筑方案,并提供建设资金5000万卢比(约合117万美元),同时提供佛像及佛殿内所需的其他佛事祭用品。

  2006年6月18日,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正式动工兴建。

  据白马寺方丈释印乐介绍,1957年,周恩来总理和印度总理尼赫鲁签署协议:为了纪念中印两国的文化使者玄奘大师,由中国政府出资30万元人民币,在印度著名的那烂陀寺修建玄奘纪念堂,后因多种因素停建。目前,这座由中国修建的中式佛教建筑“玄奘纪念堂”,已于2007年2月修缮竣工。

  “这两座建筑成为中印佛教文化交流又一见证。”释印乐曾表示,佛教诞生于印度,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可以说,佛教在中印两大文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帕蒂尔此行包括北京、洛阳和上海,议程涵盖政治、文化、贸易等各个领域。帕蒂尔出席白马寺印度佛殿落成仪式,正式宣告佛殿落成并向广大游客和佛子开放,代表着由两国政府首脑牵起的佛教交流项目“瓜熟蒂落”。正如帕蒂尔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我愿把这个寺庙(佛殿)作为印度的礼物献给中国人民,希望它能促进两国间更广泛的文化与民间交往”。

参与互动(0)
【编辑:秦欣】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