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拒绝裸婚,更反映时代对爱情的不信任?

2011年09月06日 1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联合早报:拒绝裸婚,更反映时代对爱情的不信任?
图:裸婚漫画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9月6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6日刊登发自上海的特稿说,裸婚是指在没有自购房子、不举行婚礼婚宴的情况下公证结婚。中国当下的大城市,尤其是上海,很多人把买房子看成结婚的先决条件。但有没有婚礼和婚姻的长短没有必然关系。裸婚也许是少数年轻人对物质化社会观念的反抗,但拒绝裸婚,可能更反映时代对爱情的不信任?

  文章摘编如下:

  婚礼?还是不要婚礼?房子?还是不要房子?

  结婚在今天的中国城市,有太多太多的考虑,以致不考虑、不在乎这些条件的,成了一种特殊现象,流行用语叫它“裸婚”。

  不久前在大陆大红的电视剧《裸婚时代》让这个名词流传得更广,改编自当红畅销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工人家庭的男生和一个中产家庭的女孩在女方母亲反对下秘密相恋,意外怀孕后,年轻男女花了几块钱领了一张结婚证勉强住进男方父母狭小的房子。但最终却敌不过现实中的琐细枝节,分手收场。

  裸婚是指在没有自购房子、不举行婚礼婚宴的情况下公证结婚。中国当下的大城市,尤其是上海,很多人把买房子看成结婚的先决条件。但有没有婚礼和婚姻的长短没有必然关系。

  “裸婚根本不应该是种现象,只有中国才会这样。”刚刚裸婚的胡丹琪(26岁)想得很明白:“结婚不应该是把房子看成先决条件,我觉得中国人普遍没有安全感,觉得要有房子才有安全感,但对我个人来说,没有这种顾虑,没房子我也觉得安全,所以能够裸婚。”

  胡丹琪不但裸婚,而且是“闪婚”。她说:“我跟他5月初认识,6月中旬彼此就说不如去领个证,就这样。”

  两人结婚就花了5块钱人民币(1新元)领个结婚证,还有必须拍的大头照,连婚纱照都没有。结完婚,丈夫就被公司派遣出国了。

  丈夫是青海人,结婚前跟老家的父亲打了电话通报,胡丹琪连公公的面也没见过。

  作为上海家庭的独生女,父母亲当然反对这样的过程,不过从小就很独立的胡丹琪花了一个小时说服了母亲,再由母亲说服父亲。

  朋友相信她只是想做一件令周围的人惊讶引起骚动的事,但胡丹琪坚定地说:“我会在朋友的惊讶中觉得心里有些爽,但不会为了要惊讶他们而去结婚。以前也交过男朋友,但没有像这次感觉是对了,是能结婚的,不是草率的儿戏。双方所了解的这种生活正是我追求的,动荡的,很精彩的人生。”

  她丈夫被派去中东开拓市场,她也即将跟去。

  胡丹琪跟眼下进入婚配年龄的男女,都是80年代生的独生子女,也是改革开放后经济起飞成长的一代。物质的丰富提高了许多父母的期望,进而影响子女的价值观,也形成社会风气。

  对婚房比较执着 

  还没有对象的吴爱莉(27岁)对婚房就比较执着。

  她受访时道明找对象的标准:“他个人或者家庭环境至少要有房子的首付能力,”“这是最起码的保障。以后的贷款我可以跟他一起付。”

  其实她家里经济条件不错,父母有几套房子,其中还有放在她名下的。不过她始终认为婚房首付应该是男方的事。

  “绝对不会和他共同承担首付。”不过她最后还是认为,自己会“以人为本”,如果对方有上进心,只差首付,她可以修改条件。

  这样的心理相当普遍,以致社会上流传笑话说,生女儿是“招商银行”,生儿子是“建设银行”。

  但经济条件之外,对安全感的观念不仅女性有,男性也有。

  上海人孙嘉夏6月刚结婚,存了三年的钱,付了50万元左右的首付买下婚房。他说自己也不能接受婚后租房子,“没有安全感,而且租房跟还贷款是差不多的。上海都这样(男方承担首付)。”

  在困难时代

  裸婚才是普遍现象

  婚房和婚礼固然是很多中产阶级普遍接受的结婚形式和条件,但在经济困难时代,其实裸婚或者极简单的仪式才是普遍现象。

  文革后期,结婚方式的简陋不在话下,“单位”的影响很大。即使到90年代中期,房子在婚姻中也还没有那么重的分量。直到90年代后期上海旧城改造,房地产越来越火热,“拥有自己房子”才逐渐成为许多窝居大家庭的愿望。

  上海心理学者孙时进在1992年结婚的时候,就只领了一张结婚证,除了结婚证上的大头照,也没有结婚照和婚礼。

  “没有房子。但是因为工作稳定,所以也不担心,因为知道将来会有房子。”他印象中,当时大学里不少人都有简单结婚的现象。

  无论房子、聘礼还是比较盛大的婚礼,孙时进大胆的假设,认为经济性的赋予更多的是为了男方对女方提供安全感的承诺,逐渐形成一种风俗。

  他对本报说:“思想观念往往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随着男女地位的平等,相对独立,只要双方家庭背景差不多,这种观念应该逐渐淡化,淡化才更能反映社会的进步和男女的平等独立。”

  电视剧《裸婚时代》编剧、中国人民大学学者周涌说,对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有欲望没有奇迹的年代。

  裸婚令一些人感到焦灼,似乎爱情不可信,城市里的年轻人相当浓厚的一股情绪是,坐在宝马轿车里哭泣,总比在租来的房子里欢笑更踏实一点。

  裸婚也许是少数年轻人对物质化社会观念的反抗,但拒绝裸婚,可能更反映时代对爱情的不信任?(陈迎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