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大公报:政治僵局难破 俄英关系乍暖还寒

2011年09月14日 09: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公报:政治僵局难破俄英关系乍暖还寒
    9月12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右)和到访的英国首相卡梅伦进行会谈。来源:新华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9月14日电 香港《大公报》14日刊文说,9月11至12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俄罗斯,“冰封”多年的俄英关系出现转机。但卡梅伦莫斯科之旅未能使两国冰释前嫌,重新启步的俄英关系乍暖还寒,前景依然充满变量。

  文章摘编如下:

  9月11至12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俄罗斯,“冰封”多年的俄英关系出现转机。但卡梅伦莫斯科之旅未能使两国冰释前嫌,重新启步的俄英关系乍暖还寒,前景依然充满变量。

  卡梅伦此访“利”字当头。考虑到双边关系的现状和分歧,双方智囊显然都未把两国关系的实质突破作为访问目的。英俄关系冰封已久,在国际事务中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若此访能够使英俄关系浮出水面,重新引起他人的注意,也不枉其前后加起来尚不到24个小时的行程。

  实际上,俄英关系不畅对双方都是一种损害,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愿望。近年来,俄欧关系进展迅速,俄领导人与萨科齐、默克尔往来频繁,异常热络,相形之下,俄英虽“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俄希望修复与英国的关系,实现总统提出的与西方建立现代化伙伴关系的战略。而英国方面自卡梅伦上台后,对俄政策趋于务实。特别是在欧债危机持续蔓延,欧洲经济前景不明的背景下,保持调整增长的俄罗斯市场无疑对英国具有巨大诱惑力。

  从一定意义上讲,两国企业界的密切往来直接促成卡梅伦此访,经济合作要求两国政治“融冰”。卡梅伦此访,带回了价值2.5亿英镑的“大单”,并与俄达成在能源、航空、服务等领域合作的协议,无疑为实业界注入一支强心剂,两国经济往来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但卡梅伦此访未能在政治上破局,利特维年科案依然是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卡梅伦出发前,英几位政坛元老就曾发出联名信,要求卡氏就利案向俄严正交涉。但俄方则反唇相讥,立场坚定地表示,要想与俄打交道,就要彻底丢弃过去的恩怨,忘掉利特维年科案子。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会谈也充满了火药味:卡梅伦称,犯罪者必须接受司法审判,受害方有权伸张正义。但梅德韦杰夫毫不留情地反击,俄宪法规定不得向他国引渡本国公民,俄永远不会引渡卢戈沃伊到英国受审。

  利特维年科案成为制约俄英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的确令人匪夷所思,若把此案上升到关乎两国国家利益及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就更有小题大作之嫌。一起偶然事件,竟导致两国关系陷入二战以来的最低点,看起来令人费解,其实背后另有原因。

  俄英两国战略互为对手,敌意未除。在俄罗斯的对外战略中,英国依然是美在欧洲的马前卒,是俄融入欧洲的主要障碍。车臣战争时期,英是批评俄违反人权最激进的国家。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英坚定地与美站在一起,与俄、法、德“轴心”对峙。同时,英又是俄异己力量避难的大本营,车臣非法武装头目扎卡耶夫、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尤科斯石油公司多名高管等都躲藏在英国,俄曾多次要求引渡,均遭到拒绝。

  俄英积怨已久,矛盾根深蒂固。卡梅伦一次造访,不可能消除实质分歧,给双边关系发展带来春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