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道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名人道路
2009年02月20日 17:30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花有花名,狗有狗名,那么,人有人名,路有路名,也就理所当然,没有才妙。

  名字的作用,一是使人可以分别彼此;二是为了方便记忆。路名来说,其中一个取名的便捷方法是取自名人。这种路,我们无以名之,就叫“名人道路”。以人名路,一来表彰该一名人对国家、群体的贡献;二来为了加强对方的知名度,使他有名更有名,名上加名,永志不忘。

  新加坡也有许多“名人道路”,住家附近就有如切路,记念的是一个土生华人朱如切,我常到他的家庙——祝福寺去上香。当兵时常到一个西北部的山区梁宙路接受训练,路的两旁全是茂长的野草,属于人烟罕至之地;最近路主梁宙的孙女被人发现流落江湖,是一名厕所清洁工。此外,以海峡殖民地总督命名的道路,数不在少,熟悉的有:蒙巴登、安顺、加文纳、史密斯、珊顿、金文泰等。以世界文学家命名的却有:李白路、泰戈尔路,等等。

  奇怪的是:最近几十年来,新加坡已经很少“名人道路”出现。显然对于“以人名路”一事,当局非常认真、慎重,绝不想取就取、想换就换。看到一则“路名新闻”,那是发生在中国的河南郑州市,其中的30条路,竟然有80个路名。我不清楚郑州市是不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地区,也就是属于“三不管”或“管不到”的地方,人们可以为自己常走常用的路随意随心命名。

  换名好像是一件小事,对于在路上讨生活的一群,却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有人就投诉,三天前才叫的“德亿路”,忽然间变成了“林科路”,林科路是为了记念“林科”这号人物吗?连德士司机也蒙不知情。可以知道的是,当地完全没有新加坡由官方审定的街道指南,来往的各色人等,需要靠个人天分和直觉走路、找路。否则,出门3个月,找不到回家之路的,大有人在。路名发展到这个阶段,简直不是现实主义,而是魔幻现实主义,不能以常情和常理来理解。

  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上台还未到10天,已经造成奥巴马旋风,他的未来表现如何不要紧,他能挽救美国、挽救世界于水深火热吗?也不是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一窝蜂的“奥心大起”,纷纷以他命名各种事物,范围从服装宠物到街名校名,可能美国民众是“爱之深又深”,可是,从他们的民族习性来说,长期来都有“喜新厌旧”的特点。

  谈到“喜新厌旧”,读过一本书,说的是,美国人很少会对什么东西“历久弥新”。他们喜欢新鲜多过老旧。据说,美国人喜欢的艺术品大多是“一时片刻”,买作品回去挂一阵子,然后随时换画,绝不留情、手软,这也包括总统玉照在内。他们的总统,四年一届,只能连任两届。原因是同样的脸孔,看久了会腻会不爽。那么,把这种精神放在路名的改换上,也就不是“反常”。

  现在,美国人纷纷把校名、路名换成清一色的“奥巴马”,难免会造成“一名多路”或“一名多校”,其社会因素等于是对影视明星的支持与崇拜。如果猜测属实,那么,追星、拜星的粉丝之风,已经横扫美国政界,以后的选举,可能是候选人的个人魅力、容貌、才能超过一切,种族、肤色不是选民们当然的考虑和权衡点。

  美国目前已知的“奥巴马路”,著名的有:密西西比州的圣路易。好莱坞也已准备把两条路让给“奥巴马”。改名急先锋的荣衔落入陆德伦小学,在奥巴马还没有正式就职前,校方已经忙着新招牌换下旧招牌。

  其中最能够为人接受的,恐怕是佛罗里达州的一个黑人聚居区,“同乡们”一起发动,把每天在用、在走的大路,给了这位百年才一见的黑人总统。起身拍手为他们叫好,包括你我在内。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吴启基)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