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性别——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城市的性别
2009年02月23日 15:56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家或城市都应该是中性或无性的,然而在语境里它们往往偏阴柔。小学上的英语课,老师说城市的代名词得用"it",若想为行文添加多一点peotic的妩媚,也能选择用"her",但我至今还是搞不清楚为什么不能考虑用"his"呢。在法语里,城市则都是阴性。设定这些语法标准的也应该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会热衷于将天下万物性别化,把西湖比成西子。我也经常被中文的城市代名词所困扰,一般人采用“它”作为城市的代名词,或许在华人的观念里,城市连人都不如,是一个动物园。

  在欧美的城市学传统中,城市和乡镇正如性别一样,永远二元对立,城市是男性的,乡镇是女性的。由古代到20世纪初,西方城市里的公共空间和话语权通常把持在男性手上,女性只能被封锁在看不见的私密房间里。在咖啡馆和酒吧里高谈阔论的永远是男性。

  小资到了北京就成北漂

  城市有没有性别?我经常读到中国国内城市的旅游文章,作者就喜欢把城市分为阴性和阳性并加以描述。上海和北京就是最经典的代表,前者阴柔后者豪迈,所以北京是男的,上海是女的。人来上海成了小资,到了北京则沦为北漂,漂——漂泊——男子气概——不修边幅,这漂字也是阳刚十足的动词。虽然这些特质非任何性别所专属,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的塑造典型。

  阳刚城市如北京,一切以大、长、宽为豪,机场和道路都极具气势,这个帝王之都自元代起就背负着天下重任,俨如一家之主的气势,北京是男人办事说话的地方。到阳刚型的北京旅行,我们也就得忍受,甚至要懂得欣赏其粗枝大叶,有个在北京生活了五年的女性朋友,甚至说在北京找不到一杯可以喝下口的咖啡一件看得顺眼的衣服,这样说虽然夸张,但朋友试图要表达的是:北京这个城市太过男人了,要爱他,就必须得接受他身上的男人味。

  上海最动人的是阴柔

  这座大男人的城市,自然看不惯上海的小眉小眼。外向型的上海,代表性人物由张爱玲到王安忆都是女性。上海的女性情欲被歌颂,新一代的蝴蝶们依旧用身体来写自传,上海女人的嗲都是为了驾驭男人而存在的。据说上海男人都不喜欢《色,戒》里的易先生,他们无法忍受一个蛇眉鼠眼阴柔化男子来为他们代言,虽然他们当中还有不少如传说中的上海男人,到菜市场买菜家里煮饭兼洗老婆内裤,进行着他们称之为体贴的行为。

  上海还有一支没落的族群称之为老克蜡,那就是30年代的metrosexual。如果说大气豪迈是属于男人的特质,除了经常被形容为阳具崇拜的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上海没有一个角度和坐标能让人感觉到大气。然而上海最动人的往往是其阴柔面,无论是新天地的小资情调,外滩X号里的华美场景,茂名路上招展的定制旗袍,甚至是在弄堂和菜市场里遇见"蓬头垢面女人与小家碧玉男人"(上海作家朱大可语)都是上海不容错过的生活体验。

  任何一座伟大城市都是雌雄同体的

  姑且不论究竟有没有所谓天生的性别特质,在这个雌雄难辨,metrosexual和butch当道的时代,每个男性都隐藏着被激发的女性特质,女性也变得可以温柔可以坚强。城市也应当如此。城市和人一样有多重的性格,旅人们自然喜欢北京雄赳赳的男子气概,但如果北京愿意放下那身段抛个媚眼,那会是个更迷人的城市。

  任何一座伟大的城市,都是雌雄同体的,应该硬的时候硬,温柔起来还是能打动人心,正如伦敦、罗马、纽约等,它们的性格特征是超越性别的。以全球城市吃喝玩乐生活作为主题的网站Gridskipper,曾经搞过一个关于阳刚城市的票选活动,纽约被选为全球最为阳刚的城市,那是因为华尔街的金融荷尔蒙作祟,然而在金融海啸中几近不举的华尔街,现在是否雄风依旧?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叶孝忠)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