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马英九防务政策寻找“折衷平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大公报:马英九防务政策寻找“折衷平衡”
2009年03月23日 1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23日电 香港《大公报》23日刊出署名文章认为,马英九任内第一个防务报告有精兵简政、节省养兵费用的特点。但在制订“防务政策”时,由于绿营等势力的掣肘,只好在“守势防务”与“攻势防务”的争议之中寻找“折衷平衡”。

  文章摘录如下:

  三月十五日,台湾“防务部”向“立法院”提交马英九任内第一个“四年期防务总检讨”报告,拟将现在的陆、海、空军、联勤、后备、“宪兵”等六个军种司令部,合并为陆、海、空军三个司令部,到二○一四年计划裁军六万人,将目前二十七万五千名官兵裁至二十一万五千人。其中“宪兵”并入陆军,将会裁减七千人,“宪兵”承担的警卫保安工作交由警方负责。

  此外,台湾“驻华盛顿经文处”同步提出购买军备清单,当中包括订购六十六架F16C/D型战机,总值四十九亿美元。台湾在一九九二年曾向美国购买一百五十架F16A/B型战机,今次计划购买的F16C/D型属升级版,含加购的导弹,有较强的对地攻击战力。民进党执政时,为发展远距精准打击之吓阻战力,在二○○七年已首次向美国要求采购F16C/D型战机。

  精兵简政却继续军购

  马英九任内第一个“防务”报告,有精兵简政、节省养兵费用的特点,符合马英九务实和节约的政策思维。但要做“全民总统”的马英九在制订“防务政策”时,不得不考虑绿营的立场,也不能不向军方作出一些让步,只好在“守势防务”与“攻势防务”的争议之中寻找折衷平衡。马“政府”继续推动购买F16C/D型战机,就是为了安抚绿营和军方鹰派的反应。

  陈水扁把其“防务政策”概括为“有效吓阻,防卫固守”,就是突出以“反制作战”为核心的“有效吓阻”。马英九把这两句话倒过来说,意即把“防卫固守”摆在首要位置。这两种“防务”现在岛内引起很大争议。

  陈文政(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民进党执政时曾任台“国安会”咨询委员)在民进党刊物《新社会》创刊号(2008.12.15)发表题为《台湾应发展远距精准打击之吓阻战力》一文,颇能反映民进党的立场和看法。

  此文强调,“在民进党执政的八年期间,有效吓阻的战略构想逐渐成形,反制战力逐渐备便,美方质疑逐渐释怀,这是民进党‘政府’交给马‘政府’重要的防务成绩单之一。”陈文政把马“政府”的“守势防务”称为“反动思想”。

  陈文政在批“守势防务”思想时,聚焦在“制空:台湾防卫的胜负关键”、“台湾将越来越难以被动防御手段保有空优”,强调采购及研制空军先进武器形成反制战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批评马上任后,在军事战略思维上大幅度恢复陆军将领的要塞防卫想法。这很可能寓含政治策略,即利用政军矛盾及军种之间的矛盾,鼓励及拉拢属空军派系的现任“防长”陈肇敏。

  台军方仍受扁政策影响

  陈肇敏去年十月下旬在“立法院”备询时就强调:“像一个海岛防卫作战,没有制空根本没有制海,没有制海,‘国土’防卫作战都不用谈。”此外,民进党扁“政府”抢在马英九上任前夕公布两年一次的“防务报告书”,原本马“政府”有意在二○○八年内对报告书的建军方向作出修改,但陈肇敏领导下的“防务部”军事发言人池玉兰则声称,报告书仍在检讨当中,确定二○○八年内不会修改。

  从陈肇敏等台军方高层人物的言论和动作,可见他们仍受民进党时期的“防务政策”影响,不愿放弃以“反制吓阻”为核心的“攻势防务”观。

  马军事政策可更务实

  学者陈建仲在今年一月号的《海峡评论》发表题为《开启台湾“务实防务主义”的新时代》一文,颇能反映务实派的观点和意见。文章批评陈水扁执政时的“攻势防务政策”,并非针对台湾军事安全的真实需求,而是为了拼“台独”,依据军火商制造出来的假需求,去买台湾再也负担不起的军事奢侈品。扁“政府”大肆吹嘘要把交战点向岛外推八十公里左右,执行“境外决战”,采取“对攻式防务”,并指示空军组成“野鼬”部队。殊不知要执行“境外决战”,台湾需要压倒性的海空优势,这根本没看清台海军事情势的转变。

  台湾近年来的“贫困”,在一定程度上是贫在养兵,困在军购。台湾真正务实的“防务”,除了保持军力应对“台独暴乱”及其它国家侵占钓鱼岛等岛屿外,应该化兵为农、化兵为工、化兵为商、化兵为本。(林修祺)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