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美国也遭遇文科大学生窘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香港文汇报:美国也遭遇文科大学生窘境
2009年03月23日 15: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23日电 香港《文汇报》23日刊出文章说,文科学生就业难,似乎还不仅中国如此,有数据显示,美国的文科大学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而且由此殃及文科专业的招生和学位分配。

  文章摘录如下:

  种种数据表明,今年中国内地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大学生就业难,乃当下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

  而难中之难,是文科毕业生找工作更难。不久前在浙江大学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许多浙大学生找工作比想象中容易得多,理工科学生特别是计算器等专业的学生颇受青睐,而文科类学生要找一份心仪的职业,难度就大了不少。

  学科与职业之间的裂缝

  文科学生就业难,似乎还不仅中国如此,有数据显示,美国的文科大学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而且由此殃及文科专业的招生和学位分配。上月《纽约时报》就报道,金融危机和市场低迷导致某些学科的注册学生数减少,这些学科被广泛地归并在“人文学科”名下—语言、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研究、哲学和宗教。

  许多人士担心,在目前的危机中,这些学科将会遭到重创。据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统计,现在人文学科在大学学位数中所占份额,还不及上世纪60年代鼎盛时的一半。

  这篇报道还写道:在今天这个失业者阵容不断扩大、对大学的捐助持续收缩的历史时期,在一个复杂且要求技术的世界里,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文学科要向行政主管、政策决策者、学生和家长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的压力。

  相同的困窘,引来几乎同样的责备,我们听到了与大洋彼岸相似的抱怨声。马萨诸塞州高等教育专员理查德德•弗里兰说:“人文学科研究集中于个人智力的开发上,但问题是,学生如何才能把这些能力有效地应用于这个世界,我们已经在人文学科与人作为公民角色与职业角色之间打造了一道分离的鸿沟。”

  弗里兰先生是他所说的旨在“弥合高等教育人文学科与科学和职业安排之间的裂缝”的运动的参与者。另外,美国学院及大学协会最近发行了一份报告,报告反复论证说,人文学科应该放弃“已经过时了的文科教育象牙塔观念,而代之以注重实用的和经济的价值。”

  郁闷的文科生

  在中国内地,大学文科教育的式微,早已不是新鲜事。2006年,教育人生网有篇帖子,感叹“女生一片,男生一点,文科专业遭遇的尴尬,正在改变大学校园生活”。

  文章列举了一些数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3级150人,女生110人左右,男生仅40人左右;国际关系学院2004级一个班,男生11人,女生30人。

  即使是在清华大学这样的理工科学校里,文科专业也是女生多于男生,以新闻传播学院为例,2005级一个班女生32人,男生7人。一名同学说,还有一个班只有两名男生。

  看来,承担着日后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和供养责任的男生们,早就敏感到时代变化对职场的冲击。他们以自己的选择,对大学文科抱轻视的态度。

  郁闷,是近年来大学生说得最多的口头禅。曾经令人向往的大学生活,现在多变成一种失望。随着就业问题的临近和就业难的压力,许多文科大学生对自身能力产生了日甚一日的怀疑,又因为家庭背景不深而难以找到理想的职业,整天眉头不展,生活在精神紧张之中。

  人文教育的价值

  大学文科教育的尴尬和窘迫,让不少学者忧心忡忡。说到底,这是资本的贪婪和资本主导的经济在全球过度发展的副产品,是因为工具理性压倒了价值理性,是甚嚣尘上的物质主义在驱逐道德、善良与审美。在重利轻义的时代氛围中,一些学者不知疲倦地阐发着文科教育的意义。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晓明对学生说,文科学习的重要性不在掌握专业的知识,而在通过学习锻炼思考和认识能力,培养精神和人格素质。或许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文科学习给你的许多知识都无用,但你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精神能力,是一定有大用的。

  不要被流行牵制——王教授谆谆告诫学生们: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带来的压力确实很大,但是,任何时候校园外面都有流行思想,关键是你怎样对待。现在文科学生最突出的问题是读书太少,主动选择信息的能力不够,容易被流行的媒体、流行的信息传播方式牵着走。

  与其它媒介相比,书籍包含的信息是最多样、也最具深度的。如果老是去一些网站、看一些流行杂志和电视节目,你无法获得认识复杂现实所需要的思维和判断力。

  在美国,我们同样看到有些学者坚持着批判立场和对文科教育的传统认识。安东尼•珂容曼——耶鲁大学法学教授、《教育的终结:为什么我们的学院和大学放弃了生活的意义》一书的作者,他说,面对当下普遍存在的贪婪、无责任心以及对导致金融危机的诈骗的指责,“如果说有什么需要的话,依我看,对人文学科的需要,今天更是迫在眉睫。”他认为现在正是需要重新检验“我们当关心什么?我们当尊重什么?”的时候。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研究主任安德鲁•戴尔班科说,在清晰地表达人文学科的诸多益处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现任总统奥巴马:“他做了最近几年连专业的人文主义学者都一直没有做好的事情,他在演讲中经常引用莎士比亚、福克纳、林肯,他使人民感到,有着某种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夹杂着灾难的历史,属于我们所有的人,就是说,作为美国人,我们有着某些共同的东西。”

  的确,现在文科教育面对着理工科的压倒性胜利,面对着人们挑剔和怀疑的目光,可即使这样,中外一些学者仍以自己的思索、良知和坚守,证明人文教育的固有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学者们看到了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的裂隙和弊端,看到这些裂隙和弊端正孕育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道德风险,而这些危机、风险恰恰只能由人文教育担负的价值阐扬和传承来化解与平复。

  当然,大学文科教学长期以来也确有缺陷,不少老师和学者都认为,要尽快改革课程的设置和考试制度,适当增加一些学生日后要用的东西。要倡导学生多读书,多练,多写,勤于思考。在考试制度上,应戒除考前划范围,让学生平时多积累,这样才会打下厚实的学问基础。(吴小彬)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