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联时报:走出危机 华人企业不能做“冤大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欧联时报:走出危机 华人企业不能做“冤大头”
2009年04月01日 14: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1日电 意大利《欧联时报》1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说,摆脱危机不光是要考虑眼前,更要把目光放得长远看到未来。华人经济要想获得突破只有通过创立自身的品牌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而不仅仅是依附于其他经济,依赖于廉价劳动力作为优势。只有“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才是华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出危机,华人企业不能做“冤大头”。

  文章摘录如下:

  面对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抵御危机,重振经济成为几乎所有人最直接的目标。欧洲经济的持续衰退无疑正在一点点磨灭着华商们心底残存的一丝希望。在不少行业不得不惨淡维持的时候,一味的鼓励反而是显得有些苍白。抵御危机不光是只要坚定了信心就足够了,更需要切实的行为和有效手段。在失望、迷茫、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的这个时候,我们究竟该从哪里入手来解决眼前的窘迫?

  此轮经济危机如海啸般横扫全球,然而我们必须承认,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进入商业社会全球化的阵痛,是商业社会全球化必须面临的挑战。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降低其影响,但同时我们也该懂得抵御危机绝非是被动的匆促应对。占据主导位置,主动出击保不齐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参照意大利华人经济为例子,大多数从事加工行业的华人企业,尽管拥有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沛的人力资源,但是仍旧只能算是某些意大利品牌的依附。说白了,这些华人企业实际上根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所以当危机来临,当意大利经济遭遇沉重打击,这些作为依附的华人企业不得不面对一损俱损的命运。

  “中国制造”曾经是一个足以令华人为之自豪和欣慰的词汇。特别是看到在海外市场上,中国制造的商品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在国外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国制造的产品随处可见。我们也许免不了会沾沾自喜,会有一丝的得意。但是“中国制造”在繁荣了世界经济的同时,究竟给我们的华人经济带来了什么?

  众所周知,当前的“中国制造”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制造”也许不过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当国外企业依靠“中国制造”而赚取大笔利润的时候,我们得到的可能只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而已。但是,一旦经济形势陷入困境,作为国外品牌的依附,我们所遭遇的不仅是首当其冲而且会是致命的打击。衡量华人企业的付出与收获,难免有一点被当作“冤大头”的感觉。

  经济危机虽然是一场灾难,然而在实际上也给了华人企业反思自身缺点,寻找今后出路的机会。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在意大利华人所从事的制鞋行业里,从业者不仅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已经采取了行动。意大利华侨华人鞋业协会筹备组在一份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实现共同发展的倡议书中提到:“努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增强”创牌意识”。

  华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拥有充足劳动力这一个竞争优势。技术的提高,人才的涌现,已经足以支撑华人企业以独立的姿态立足于海外市场。一件商品只有形成品牌,才能拥有更广阔,更高端的市场,也才可能开拓更广阔的利润空间。

  摆脱危机不光是要考虑眼前,更要把目光放得长远看到未来。华人经济要想获得突破只有通过创立自身的品牌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而不仅仅是依附于其他经济,依赖于廉价劳动力作为优势。只有“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才是华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博源)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