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评地震周年:加油声再次响彻中国大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海外华媒评地震周年:加油声再次响彻中国大地
2009年05月12日 13: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5·12四川大地震”一周年祭日,震中映秀镇遇难同胞公墓里摆满鲜花和野花。 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5月12日电 今天(12日)是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海外华文媒体近日纷纷就此发表评论,回顾救灾中的精神洗礼,展望灾区重建的未来。

  回顾:民族精神洗礼烙印依旧

  香港《文汇报》9日刊出文章说,当中国国力在二十一世纪初重新开始崛起时,从历史的观照中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缺乏民族精神世界的集体洗礼。“五•一二”大地震在人们毫无准备和不经意中开启了这一洗礼的进程,来得猛烈,去得迅捷,但终究会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东西。

  文章说,之所以称“五•一二”是中华民族的一场集体精神洗礼,是因为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实在有太少对生命的集体敬畏和尊重;与朝代更替、皇室兴衰、社稷大业乃至国家利益相比,生命每每显得无足轻重。

  从这个意义上说,到去年五月十九日全国哀悼仪式开始时,当中南海最高领导人和普通人一起为死难同胞低头默哀,当国旗第一次为苍生而降时,这个国家的表面似乎一切照旧,但这个民族的集体心灵深层却发生了一些深刻而长远的变化。

  文章说,从社会多元发展的角度看,“五•一二”地震似乎也加速了中国民间组织的成长和正名过程。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和十七年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组织已经开始在中国悄悄但却茁壮成长起来,让人感到其健康、正面的力量和无可回避的发展趋势。

  展望:灾区重建难离以人为本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日刊出文章说,回顾中国政府的救灾表现,一方面展现了能力与魄力,另一方面也由此具体地说明了什么是“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救灾以一个一个具体的人为本,重建当然也离不开同样的原则。

  香港《星岛日报》12日发表社评说,时间可以冲淡不少记忆,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正好唤醒人们,灾区民众的苦难没有完全过去,协助灾区重建,亟须大家继续支持下去。

  《香港商报》12日发表评论说,在全国民众和海外同胞的全力支持下,在令人不忍目睹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受到重创的不屈灾区正在全速获得重生。

  纪念:“加油”声再次响彻中国大地

  《日本新华侨报》11日发表文章说,去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全国举哀顺应民意,大势所趋。这是对死者的追悼,对生者的慰藉,足以充分表达我们的哀伤和痛楚,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普世理念。当全球遭遇流感席卷之时,更需要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同心协力。

  因此,在5•12纪念日来临之际,让我们再次默哀。无论您身在海内还是海外,无论您是否听到警报声,请您和失去亲人的汶川地震灾区人民遥相呼应,共同默哀,或将蜡烛点燃。当我们深切哀悼之时,我们要鼓励自己不再脆弱,中华民族肯定会永远坚韧并坚强。

  意大利《欧联时报》12日发表评论说,“5·12”周年祭,我们不需要豪华的场面,不需要华丽的形式。“5·12”周年祭并非意味着一场终结,而是象征着一个全新的开始,因为周年祭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前行。

  香港《文汇报》12日刊文说,缅怀,不能沉浸于忧伤。过去一年,从震区灾民到全国民众,都从灾难中共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家国情怀。人们感受到了国家的亲民和进步,也意识到了公民精神的苏醒,更经历了挥别伤逝的过去和直面未来的心理挣扎。纪念,是对死者的追忆,更是对活着的鼓励。

  《澳门日报》12日发表社评说,汶川地震一周年到来之际,“加油”声再一次响彻中国大地。“加油,汶川!加油,中国!”为生者加油,为逝者祈祷,加油鼓劲的寄语让灾区人民克服苦难,更坚强地活下去,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