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美国亟需培养下一代“中国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美国侨报:美国亟需培养下一代“中国通”
2009年05月15日 10: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15日电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14日刊发社论《美国亟需培养下一代“中国通”》说,文章说,美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远少于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即便两国精英阶层也是如此。这种状况至少体现在四个不平衡。而培养大批真正了解中国的“中国通”也需要从小抓起。

  文章摘录如下:

  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和软实力大师约瑟夫•奈领衔20位知名学者组成的委员会,最近出台题为《更灵巧更安全美国》的报告,提出建议:设立美中教育基金,今后10年内资助美中互派高中生到对方国家学习,以培养下一代的美国“中国通”和中国“美国通”。

  这是一个好主意,尽管变成现实的可能性不大,但却再次向当局提出一个严峻课题:如何通过美中两国人民的接触和交往,降低两个大国未来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过去几年,类似加强青少年交往的建议和议案时有所闻,2004年重量级参议员利伯曼提出“美中文化接触”议案,2007年4位众议员提出加强美中教育、文化、科技、能源合作的系列议案。但这些议案每每没有下文、无果而终。

  令人担忧的现实是,总体而言,美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远少于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即便两国精英阶层也是如此。这种状况至少体现在以下四个不平衡:

  第一,学习对方语言文化的落差。美国的“中文热”近十年不断升温,但目前全美非华裔学过中文的人数充其量几十万,与中国3亿人学英语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中文热”可谓刚刚起步。

  尽管美国政府已将中文列入“国家安全关键语言”,但民众似乎并未意识到中文的重要性。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民调显示,只有11%的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学好中文很重要;而中国有83%的家长认为,孩子学好英文很重要。该委员会主席鲍顿指出,这种不平衡表明,美国民众并没有做好准备迎接中国的崛起。

  第二,前往对方国家留学的反差。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来美留学生总数已逾40万,现有8.1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且多数人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时间长达5年以上。虽然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人数近年来迅速增长,每年超过1万人,但多数只是前去进行一学期到一学年的短期学习。

  第三,两国文化产品贸易的逆差。中国对美商品贸易有巨额顺差,但在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上,中方却存在巨大逆差。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透露,中国对美国的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高达290比1;每年中国观众至少能看到20部好莱坞最新影片和很多美国影视剧,无数中国青少年沉迷于对美国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的崇拜中。而美国人一年能看到几部中国电影?除了姚明、章子怡、成龙,美国人还知道几个中国明星?

  当然,这种文化“软实力”上的差距,主要是两国综合国力和价值观影响力的差距造成的,但很多美国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或不屑于了解外部世界,也是原因之一。

  第四,两国民众相互观感的偏差。百人会2007年的民调发现,52%的美国公众喜欢中国,比两年前下滑7个百分点,不喜欢中国的比例达45%,上升10个百分点。与此相反,中国公众有6成喜欢美国,只有2成6不喜欢美国,精英阶层喜欢美国的比例更超过8成5。

  美国公众对华观感的恶化与近年来美国媒体渲染“中国威胁论”带来的焦虑感直接相关。一些美国记者对中国的国情、文化、历史、传统缺乏基本的认识,却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误导本来就对中国缺少了解的公众。反过来,不少中国青少年要么对美国盲目崇拜,一味“哈美”,要么在经济快速增长中自大自满,在美国媒体的傲慢与偏见中滋生着日益高涨的反美情绪。

  解决上述四个不平衡,需要美中两国共同努力。对于美国人而言,重要的是摒弃非白即黑、非友即敌的冷战思维。那种戴着“有色眼镜”,把中国对外文化教育交流看成“文化渗透”,把中国“软实力”增强看成对美国影响力的侵蚀,把重视家庭和传统的旅美华人看成不忠诚一族的做法,既毒化美中两国人民建立互信的气氛,也无助于美国自己培养真正的“中国通”。

  约瑟夫•奈说:“如果美国把中国看作敌人,中国就会真的成为美国的敌人。”美中的相互认知程度,直接关系到两国关系是敌是友,未来是祸是福。所以,在美中的相互对视中,不仅需要几个精英的相互熟悉,而是需要一代人的相互了解。林语堂曾经嘲弄过那些对中国一知半解的“老中国通”,感慨“让他们来做人类沟通的桥梁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在精英层次上的“中国通”,不仅要会说中文,更要懂得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懂得中国人的性格和心理。培养大批这样的真正了解中国的“中国通”,也需要从小抓起。

【编辑:吉翔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