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兴起谍战小说的背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中国兴起谍战小说的背后
2009年07月13日 16:46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孙子兵法.用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的庆典,是今年中国大陆文化活动的风向标。几部电视剧回溯了中共革命建政时期的斗争,在内地大热,如《暗算》、《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几部戏的共同点是“中共情报人员在中共建国过程里的出生入死”。

  这一波“谍战”风潮,起点是电视编剧麦家的长篇小说《暗算》获得中国内地长篇小说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麦家曾经在解放军服役,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毕业,担任过军校学员、技术侦察员、宣传干事、处长等职;后来先在军中从文,退役后在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担任编剧。在军队中从事无线电和技术侦察员,都是和情报交流有关的工作,转为情报人员的机会很高。有人说,麦家的职业经历,是他的小说《暗算》的来源。

  现在流行什么?

  改编后的《暗算》分三个部分:“听风”、“看风”、“捕风”。“风”暗示情报,听风,即无线电侦听者;看风,即密码破译的人;捕风,即情报人员去获取情报。小说从建国前一直写到建国初期,过去的地下党成了国家机器一部分,而过去的国家机器成了潜伏特务。国共双方为了情报暗剑攻防。

  在《暗算》之后,《潜伏》青出于蓝。潜伏就是卧底,主人公余则成是国民党两大情报机构之一“军统”的特工,本来对国共之争没有兴趣,只想“做好这份工”。后来被军统派遣暗杀汪伪政府的一个汉奸时,他开始倾向共产党,之后被共产党策反成中共在军统内部的卧底,把国民党的情报数据传递出来。最后国民党溃败,他在台湾继续“潜伏”。故事因为加入了喜剧元素,主人公又有类似郭靖“小事胡涂,大事不糊涂”的性格,所以非常成功。

  《人间正道是沧桑》情节就简单一些。同是黄埔军校出身的几个人,有兄弟有同学,随着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分别加入国共双方阵营。其中主角是陈家兄弟,哥哥在国民党情报机构“中统”任要职,弟弟在共产党内先任红军将领,后转作情报工作。兄弟两人先是反目,后来抗战爆发,又在国共第二次合作中携手抗战。赶走日本人后,国共第二次开打,最后兄弟俩一人留在大陆,一人去了台湾。

  故事里的国民党中统特工,不像中国文革前的谍战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那样积极反共消极抗日,而是出身入死去获取日军情报。黄埔校友再次合作,这在目前面临“台独”问题、对国民党有所期待的大陆民众看来,特别窝心。

  从《林海雪原》到《我这三十年》

  谍战题材兴起,一个原因是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内地近来兴起军事题材的故事,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情报是军事和政治的神经。军事题材过度发热,题材自然流向了谍战故事。

  过去中国有过不少有名的谍战小说,最有名的就是《林海雪原》。东北解放后,国民党的潜伏特工与当地土匪结合,一支解放军的小分队受命前往剿灭。因为敌情复杂,解放军军官杨子荣扮成黑道,进入土匪的总舵作卧底,还坐了一把交椅。但土匪不都是笨蛋,一直对他半信半疑,杨子荣最后使用反间计做掉了国民党潜伏特工,和解放军里应外合,剿灭了土匪,也铲除了国民党埋设的地下情报站。这部小说情节真实,悬念紧张,是很成功的创作,后来被改变成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另外,《永不消逝的电波》讲共产党设在上海的地下电台情报工作,也成为了新中国的红色经典。故事中,李侠以商人身份做掩护,并与地下党员何兰芬假扮夫妇,开展秘密活动。故事情节和《潜伏》很像,但因为创作时的时代原因,所以过度丑化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立场,并完全否定国民党在抗日中的作用。和《潜伏》等作品相比,悲壮有余,丰富不足。

  谍战题材在中共建国初期曾一度产生过不错的作品。但文革开始后,很多过去的地下情报人员由于工作需要,不可避免与敌方人员接触,因此被怀疑和迫害,连《林海雪原》都被江青列为“大毒草”。所以谍战方面的题材逐渐减少。

  文革结束后,中国有名的谍战小说还有《夜幕下的哈尔滨》,讲述共产党特工人员在日本占领的东北从事情报和暗杀的任务。八十年代,留在大陆的前国民党军统“大将”沉醉,其自传《我这三十年》也曾在大陆出版并引起过话题。

  谍战小说摆脱不了的束缚

  这些情报特工的故事,其实也可以算是间谍小说。中国的间谍故事一直都摆脱不了“主题先行”、“主旋律”的基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谍战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特别敏感,除了商业间谍,很难抛开政治立场去讲一个发生在间谍身上的故事。

  《永不消逝的电波》里国民党是共产党的敌人、日本人的同路人,《潜伏》里国民党抗日但是腐败,《人间正道是沧桑》里国民党和共产党像是理念不合但是血脉相连的兄弟。

  间谍天生不自由

  但这不是中国独有。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苏联的间谍小说《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改编成电视剧后非常成功。故事讲1945年春,在苏联红军步步为营的进攻下,纳粹德国已经无力招架。纳粹高层密谋同美国单独媾和,从而共同抵抗苏军对柏林的进逼。之前打入德军内部的苏军间谍伊萨耶夫奉命了解德方与美国接触的情况,干扰德、美两国单独媾和。

  故事产生于冷战最“冷”的七十时代,虽然符合历史上纳粹德国溃败前更愿意向美英两国投降而不是向苏联投降的真实,但把美国和纳粹德国并列为邪恶的反方,却是突显了冷战时代两大阵营间意识形态宣传恶斗的事实。

  现在,英国的BBC正在热播一套改编而来的间谍剧《Spooks》。讲英国情报机构的特工处理发生在英国境内的恐怖主义事件,要把那些危险人物的计划消灭于未然。让人感到有趣的是,英国情报特工面对的大麻烦往往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很多事件都和恐怖分子对西方的袭击计划有关,所以中情局的特工要么垂帘听政对英国颐指气使,要么干脆绕过英方,自己悄悄动手。这让剧中的英国特工英雄很窝火。

  这种情节设定,大概也有英国人对于最亲密盟友美国人的不信任感和压迫感有关吧。

  看来看去,最逍遥最自由的间谍,永远是007—只有他可以为了自己而战。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作者:张俊峰)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