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绩效工资制需要解决公平合理难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大公报:绩效工资制需要解决公平合理难题
2009年09月17日 15: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17日电 香港《大公报》17日刊出文章说,内地事业单位将实行绩效工资制。绩效工资制是否公平合理,绩效考核是否公平合理,均是难点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绩效工资制不仅难以发挥积极功效,而且它还会有不容低估的反作用。绩效工资制,从设计到实施,均要有创新思维。

  文章摘录如下:

  中央政府宣布将于10月1日在包括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机构在内的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制”,明年其它事业单位也将实行这一制度。此举旨在维护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公益性的同时,改革员工激励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以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也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奖金、津贴等绩效工资的发放,确保分配公平合理,这也是把资金用到刀刃上。

  所谓事业单位,就是“依法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它与企业“唯利是图、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的背道而驰,其员工激励方向也与企业截然不同。

  回归公益性

  事业单位的经营理念和目的,归纳起来就是公益服务、社会责任、以人为本和收支平衡。如果其绩效工资制的设计公平、合理和科学,便有望使事业单位回归公益性、兑现“以人为本”理念、履行社会责任、实现收支平衡。

  如果医院将医生奖金与业务收入挂钩,医生就会过度治疗、开贵药,引发患者不满。如果学校将教师奖金与升学率挂钩,教师就会重考试轻教育,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如果博导奖金与其指导的博士生人数挂钩,不与其指导质量挂钩,博士生的论文质量就会有逐年下降的可能,甚至频发论文抄袭现象。由此可见,员工激励的方向,决定员工的行为表现。事业单位员工激励机制,不仅要与员工的工作量挂钩,更要与质量挂钩,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绩效工资制作为事业单位员工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专家所云,其设计是个复杂工程。

  绩效工资制是否公平合理,绩效考核是否公平合理,均是难点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绩效工资制不仅难以发挥积极功效,而且它还会有不容低估的反作用。绩效工资制,从设计到实施,均要有创新思维。

  笔者建议,建立绩效工资制,不妨从三方面入手:(一)从问题入手。例如,大学存在资深教授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如果将其教学课时数与奖金挂钩,便能解决这个问题。同样,医院也存在资深医生重科研轻临床的问题,如果将其临床工作量与奖金挂钩,也能解决这一问题。

  (二)从“民主参与”入手。对于绩效工资制的设计,鼓励多方参与,集思广益,增加共识,减少争议,目的是实现制度创新、制度细化和制度完善,使得这个新制度更公平合理,在实施时不会遭遇阻力。

  (三)从“以人为本”理念入手。公益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让被服务者满意。因此员工激励机制要与“顾客满意度”挂钩。顾客满意度的内涵丰富,既包括“硬指标”,也有“软指标”;有数量要求,也有质量标准;有无形的,也有有形的。顾客满意度需要全面衡量,然后逐一与员工奖金挂钩。例如,与患者满意度相关的“硬指标”包括专家出诊率、患者覆诊率、治愈率、院内感染率、手术感染率、手术死亡率、医疗差错发生率、误诊率、候诊时间等;“软指标”包括服务环境、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与沟通能力、服务便利度、健康咨询与教育水平等。

  提高满意度

  “以人为本”,就是让被服务者满意。但如果服务者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被服务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也不会高。因此关注服务者的工作满意度也很重要。以医院为例,提高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提升人员激励机制的吸引力,让员工感到“干好干坏和干多干少不一样”,多劳者多得,付出多则收入多(因此绩效工资制向一线工作者倾斜是正确的)。例如增加医护人员的夜班补贴、节假日加班补贴、工作超时补贴(如手术科室人员)等。鉴于急诊科和传染科的工作人员会有更高的工作压力和职业风险,他们应得到更高的岗位津贴。这样,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会提高,工作效率随之提高,医院效益也会迅速增加。因此也不必担心医院因增加奖金或津贴发放而加大成本支出。如果绩效工资制让医护人员的合法收入提高了,他们心理平衡了,也就不必冒险去赚取“灰色收入”了。

  总之,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工资制,不仅利于解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人浮于事、不作为或乱作为、低效率、乱发奖金等问题,还能有效推动卫生、教育、文化等行业的改革,使得这些公共服务机构能够为百姓提供更公平和满意的服务。(黄燕)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