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中国重返世界舞台60年 从边缘到中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中国重返世界舞台60年 从边缘到中央
2009年09月18日 09: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1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刊出评论员文章《中国重返世界舞台的六十年》说,用历史的视角看今天,新中国成立后与外部世界的六十年交往,在根本上就是洗雪国家耻辱、恢复民族自信,从世界舞台的黑暗边缘走向舞台中央的历程。

  文章摘录如下:

  世界变化的速度和深度,往往令人难以想象。即便是时代潮流的弄潮儿,也无法把握历史演变的方向。1949年,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时候,无论如何都预见不到今日中国之国际角色:它早已不是“世界革命的中心”,而是全球经济的中心之一;它不但没有埋葬“垂死的”资本主义,反而与之“风雨同舟”。

  用历史的视角看今天,新中国成立后与外部世界的六十年交往,在根本上就是洗雪国家耻辱、恢复民族自信,从世界舞台的黑暗边缘走向舞台中央的历程。

  从19世纪中叶直到20世纪前五十年,在这百年时间里,中国一直是世界列强手中任意摆布的玩偶和任其宰割的猎物。中国人开始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是在1949年国家权力重归一统之后。虽然在此后很长时间里积贫积弱、内乱不止,但国家意志的重归一体、民族意识的重新凝聚,使得中国在极不友善、乃至充满敌意的世界上,得以站稳脚跟,继而使所有新老强国再也不敢轻蔑待之。

  遇强则强,大国地位奠定

  在此过程中,中国以世界大国的气魄,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的战略较量,是它重返世界舞台的起点。

  1950年开始的朝鲜半岛战争,是当代中国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独立而又独特的角色。中国在建国初年便敢于介入境外战争,特别是敢于与美国及其领导的多国部队对抗,这一事实本身就改写了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它不只是要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且还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周边地区的安全环境,重新对传统的势力范围进行力量辐射。

  朝鲜半岛战争使中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但所带来的回报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外交上,中国用能力、决心和意志,毫不示弱地向美国宣告了一个强劲对手的存在;在更广泛的层面,中国使全世界刮目相看,甚至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在军事战略上,美国对中国产生敬畏,发誓再也不与中国发生地面军事对抗。以此为标志,鸦片战争以来世界强国藐视中国自卫能力、无视中国民族意志的历史,终于走向结束。

  1969年的中苏珍宝岛之战,是中国进一步改变国际环境和世界格局的里程碑。这原本只是小规模和短暂的军事冲突,但由于冲突双方是两个世界大国,因此产生的国际政治影响不可估量。

  珍宝岛之战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再次证明了中国遇强不弱的民族特质。从此之后,苏联也对中国产生忌惮之心。

  而更为重要的是,这场小冲突改变了世界大格局。中国利用美苏之间的战略对峙,使自己摆脱了被两强夹击的艰难处境,进而与美苏两国形成战略鼎立之势,在大三角关系中游刃有余。

  “不可战胜”信念的塑造

  中国自古以来就视自己为爱好和平的民族,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是,它也深知,和平与战争有时候是矛盾的统一。在迫不得已和无可回避的形势下,中国不惧怕战争,甚至敢于发动战争。这与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敌委曲求全、一味退让和任人蹂躏的历史,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

  不仅如此,在当代世界,除了少数几个没有可比性的事例之外,中国是唯一一个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发生过直接军事冲突、并且只赢不输的国家。

  回溯过去六十年,在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程中,每一场或大或小的陆地战争,其实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和印度在1962年发生边境战争,此后近五十年里,两国边境一直保持了相对和平的状态;1979年,中国和越南爆发边境战争,不仅迫使越南军队撤出柬埔寨,而且更打破了苏联试图从南部包抄中国的战略。

  重现这段历史的目的,绝非是要歌颂和鼓吹战争,而在于说明中国新政权成立之后,其国际影响力何以由弱变强。

  历史是由各种重要的事件拼凑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就是由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串成一体。它们不仅凝聚了全民意志,加固了人民之间的纽带,而且塑造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民性格,甚至还树立了“中国不可战胜”的信念。外部世界若要深度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对世界事务的感受,就不能忽略这些历史事件。

  在经济秩序中后来居上

  与此前几十年相比,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又呈现出很不相同的另一种姿态。在斗争中扩大国际空间、在对抗中提升国际地位的模式,逐渐被和平竞争与互利合作所取代。从当年的革命外交到现在的务实外交,从当年的国际主义到现在的国家主义,从当年的意识形态至上到现在的利益优先,所有这些重大转变的背后,依然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追求国家的强盛。

  关于中国当前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各种论述早已是汗牛充栋。2008年,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40%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认为美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比例只是33%。这表明,无论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国的现状,人们都已经把它置于自己视野中的重要位置。

  但是,有一个特殊的现象是,中国在整体上并不富裕,与老牌工业国相比甚至还显得比较贫穷。但它何以与其它富国一起,站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的中心?

  有一个事实,也许可以用来解释。两年前,即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就已经超过了美国。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还是首次出现。假若再看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各国经济形势,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看到,尽管中国只是初次跻身于世界经济秩序的中心,但其后来居上的前景已经没有太多疑问。

  是权宜之计,还是终极选择?

  然而,置身于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究竟如何看待自己,又将如何看待世界?在回望来时之路的时候,中国对未来之路是否已经心中有数?

  中国对国际秩序的看法是复杂的。一方面,中国已经从现有的秩序中获得了很多机遇,将来依然需要利用这一秩序来发展自己;另一方面,与西方国家比较,中国在体制和文化上是一个“异类”。栖身于西方制定和主导的国际秩序之中,中国难免会感到不甚自在。

  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遵循或屈从于西方人制定的游戏规则,对中国究竟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还是要坚持到底的终极选择?

  在长达几千年时间里,中国曾经一直享受着“中央帝国”的滋味。这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使中国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那就是要出人头地,不甘平庸。

  中国何时才能从自身文明中,淬炼和重造出一套领导世界潮流、规范世界事务的智慧?只有当那个时候到来,中国才算真正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杜平)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