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同日而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不可同日而语
2009年11月03日 16:54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人生而平等?说笑而已。世上贫富悬殊随着社会愈进步科技愈发达愈是差距大。全球首富,微软主席盖茨身家富可敌国,然而,被称为最穷的乌干达,有半数人口生活在贫穷线之下,每人每天生活费用在十元港币左右。国际大都市香港,据调查是贫富悬殊最大差距之地方,无怪乎民怨、民愤油然而生,处理不好易惹争端,社会哪能和谐?

  弹丸之地无资源的香港,能发展成为今日傲视国际的大都会,实有其成功因素。在全球面对金融海啸,经济仍未复苏过来的时候,香港楼价竟然以逾七万元一呎之分层成交价破世界纪录,震惊全港。姑勿论个中是否有“水分”在内,但若打个八折也是贵得惊人,此财经新闻变成社会新闻引起震荡可真不轻。尤其是楼价涉及民生,影响不可谓不大。首当其冲的是复建“居屋”的争辩之声成为社会焦点。而房委会内对此复建居屋赞成与反对据悉各占一半。事实上,若要压抑楼价而以复建居屋的办法是错的,事关居屋与私人楼房根本是两个不同市场,不可同日而语。谁也知道,就算私人楼房市场所谓持续暴升也只在豪华楼房方面,不排除屡创“天价”,其中有人为虚假因素在内。

  香港地少人多,可供发展豪宅之地更是买少见少。事实上,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哩。犹记得回归前,在九十年代期间,香港不少所谓富豪移民加拿大,温哥华西区是华人首选之地,结果是被炒起了的楼价逼使原居民抛售楼房迁往楼价低的地方居住。在美国、英国等大城市同样出现富豪移民“客家占地主”的状况。九七至九八年特区政府提出“八万五”的房屋政策刚好又碰上亚洲金融风暴,结果楼价急跌百业萧条,那个时候民怨四起,盼政府出招撑楼价。其实,不少负资产业主至今才回归原价。香港是典型市场经济,奉行“小政府、大社会”不干预政策方为宜。(摘自香港文汇报 作者:思旋)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