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上海开放两“半脑”的竞争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上海开放两“半脑”的竞争力
2009年12月09日 11: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9日刊文说,上海多个金融机关联合到美、加等地招聘金融界华人,应是认为他们更能适应中国语言文化环境,而好处就是这些人所带回去的英文能力。上海作为加速前进的城市,所展现的开拓性其实具有开放两半大脑的意味。既要工程建设,也要规划管理,既吸收高科技,也开放人文艺术;当然,更没有排斥两种语文的学习。

  文章摘编如下:

  上星期,上海多个金融机关联合到美、加等地举行招聘会,向当地金融界的华人展开双臂欢迎。上海目前一心朝四个中心方向发展,其中对金融中心的发展动作特别多而密,这回的招聘人才是一年内的第二次。

  除了向海外大伸橄榄枝,也推出一系列举措,包括近日宣布将成立的房地产信托基金、跨境ETF、上交所国际板和石油期货等,还有刚成立的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

  据了解,目前上海金融业从业人员有23万人,但和香港的35万、纽约的70万和伦敦的40万比,一般相信还有很大的引进需求。近年来不断打开门户,已经让许多海外金融专才落户上海滩,报道指出,单是特许金融分析师,就从四年前的30多人猛增到目前的1500多人。

  金融风暴让全球金融人才深刻体会到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在西方金融圈子工作的华裔人才会不会感受更深刻,不得而知,只是眼下的招聘瞄准在海外的华人,一个明显的原因应该是认为他们更能适应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或者说,彼此适应,而其中一个花红,就是这些人所带回去的英文能力。

  上海和中国大城市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英文热,补习学校满城招生。

  外界可能会怀疑这个环境的语文学习效果,但是当英语人才越来越多,它会对效果产生补强的效应。换句话说,这些人才因金融市场与就业机会的吸引而进入上海,但他们其实也在灌溉这里的外语土壤。因此按正常的发展,它虽然不可能成为全面双语的环境,但也并不会永远成为单语的土壤,今天许多企业人员都至少能操简单的英语,就是一个迹象。

  据报道,一些人才甚至愿意减薪进入这个许多方面还不完备的环境,这对个人是个机遇的挑战,但对大环境来说,这些现象其实意味着一种肯定,就是这个地方是在上升并且加温的。

  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布尔克利(Alan Brinkley)最近在美国《新闻周刊》上指出,上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学术领域一直在人文与科技之间摆荡,起初因工业技术带来的富裕而崇尚科技,二战之后却崇尚人文思想,之后面临后进国家崛起的竞争压力,数理科技又再长时间受到青睐,相对之下,人文教育已经很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处境越来越悲观。

  他形容科技与人文就像人的两半大脑,应该各司其职,任何偏废都是可怕的浪费。

  上海作为加速前进的城市,所展现的开拓性,其实就具有开放两半大脑的意味。既要工程建设,也要规划管理,既吸收高科技,也开放人文艺术;当然,更没有排斥两种语文的学习。

  晚近有些科学研究认为,人类在学习语文方面,母语和第二语文分别由大脑的不同部位负责,彼此并不一定会有冲突,而语文的学习会利用和刺激到大脑不同部位的功能。

  虽然科学研究结果如何有待专家进一步确认,但是推而广之的话,只学一种语文,是不是会偏废了大脑的某一部分功能?

  尤其,当新加坡环境中的双语文都算是先天的条件时,许多人却要选择以放弃为目标,变成单语人,这不正像放弃半个脑那样的浪费吗?

  我们过去以为经济发展与人文艺术不能并存而浪费了半脑,如果人民又因为错误信息而浪费了语文的优势,放眼今后的世界,这到底是竞争力的加强还是减弱?(陈迎竹)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