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人性化魅力不可少 北京离世界城市多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大公报:人性化魅力不可少 北京离世界城市多远
2010年02月23日 14: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2月23日电 北京最近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香港《大公报》23日刊出署名文章《北京离世界城市有多远?》认为,如果不能对以往在都市功能定位、城市布局、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一些陈旧甚至陈腐观念“清理”与“更新”,这个目标要实现,困难会很大。如果缺少人性化理念,城市即便功能性再强也会成为非宜居城市。

  文章摘编如下:

  北京市最近提出了要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这在该市决策层看来也许是顺理成章的事。

  的确,北京自举办奥运会以后,它在走向国际大都市方面步子迈得不可谓不大,其规模与速度颇令人注目。一些国外媒体甚至把北京近年来的城市建设视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令人惊叹的城市重建”!

  但是,变化的巨大是否就意味着北京未来的趋势必然会成为一座世界城市呢?不客气地说,如果北京不能对以往在都市功能定位、城市布局、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风格、环境保护、社会服务等等方面的陈旧(甚至是陈腐)的观念加以“清理”与“更新”,不能在整体宏观的城市理念方面有一个历史性的提升,这个看似顺理成章的世界城市目标不但无法实现,甚至会南辕北辙,走向不可收拾的混乱与混沌。

  存在巨大差距

  城市观念的历史性提升首先表现在对城市现代化观念的匡正与定位上。早在上世纪中期之后,知识化、人本化、生态化就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总趋势。随着二十世纪后半期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和区域合作的迅速加强,任何一个现代化大城市都必然要具备国际化和区域(包括国内国外)集群化的特点。可以说,正是知识、人本、生态、国际、集群这五个趋势和特点构成了世界城市的基本标准和基本要素。如果我们以此来衡量北京,就会发现:北京与一个真正的世界城市相比较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从浅层次来说,世界城市首先就要让世界公民感到方便。所有来过北京的外国人几乎都有同一种感觉,那就是生疏与好奇。好奇等同于新鲜,这自然无可指摘。但生疏就暴露出了北京的非国际化、暴露了北京在国际化服务方面的巨大差距。这里要特别指出,我所说的国际化服务绝不局限于克服语言交流的困难和生活交通的不便,还包括打造健全的信用体系与提高北京市的行政、商务和社会服务的诚信度。相比较而言,为什么外商更愿意与香港和内地的上海打交道,其原因大概就与这一点有关。

  提升城市理念

  从深层次看,北京要在城市理念上实现历史性的提升,还要对自身走向世界城市进程中的历史阶段加以科学的审视、思考和更准确的判定。

  在全球发达国家那些世界城市的发展进程里,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存在着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集中化阶段,即城市人口密集度越来越高,各类功能越来越多,资本越来越集中。当然,地皮、交通、污染、治安等问题也就相应变得日益严峻。第二个阶段是分散化阶段。这个阶段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郊区的城市化和卫星城的崛起以及人口的逆城市化迁移。这个阶段其实质就是城市与近郊农村在收入和生活质量上的接近,城乡差别的淡化乃至基本消失。达到第二阶段才可以说成为了世界城市。

  北京存在的严重交通拥堵、“蜗居”以及“蚁族”等社会管理难题,足以使人清醒地看到:北京目前尚处在走向世界城市这个历史进程的第一阶段,即集中化阶段。如何减少这个集中化阶段的弊端,如何争取分散化阶段的早日到来,无疑将是北京今后在城市管理与发展上需要下大气力才可能达到的目标。

  其实,城市理念的提升,对北京来说还有一个更为深刻也更难以逾越的内容。那就是从城市建设的总体面貌来看,北京人至今不甚理解现代城市设计与现代人精神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的城市建设曾经受到四种思路的影响。一是封建专制的影响。城市建设布局和建筑风格反映出皇家贵族与平民百姓身份的差距与断裂。二是受到苏联工业化理念的影响。城市建筑物的同一化风格反映出计划经济的僵硬死板。北京许多在上世纪五十代落成的楼群之所以千楼一面就是这种影响的产物。三是受到物质匮乏下的温饱心态的影响。把居民住宅仅作为市民简单居住的场所。因此外观设计粗糙、室内设施极为简陋。四是受到已经过时的某种西方工业时代的建筑理念的影响,把高大与光亮的建筑风格,视为现代化城市的模式。“水泥森林”和造成严重光污染的“玻璃幕墙”是这种建筑的基本特征。以上四种其实都是非人性化或者说是反人性化的城市建设理念。

  改善精神状态

  而真正先进的设计思想应该是:在现代城市理念(包括城市管理与城市建筑及各类设施的设计)中,必须考虑怎样有效地改善城市人群的精神状态,让栩栩如生、活泼多姿的城市形象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让它用丰富的美训练人们的眼睛,培育人们的情趣,塑造人们的情感,增加人们的愉悦。同样,也要让没有生命的建筑成为一种亲切的记忆符号,可以时时诱发和鼓励人们去从容的倾吐与交流。

  这种因为正确的城市设计而产生的对社会环境的感知和对社会环境的印象,所激发出的亲善力量、和谐愿望与创造冲动将会无穷无尽造福于人类。北京的城市理念已径迈上了这种人性化的宽广道路了吗?答案不言自明。

  在如何把北京打造成世界城市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北京只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决策控制中心、国际活动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人才聚集中心,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世界城市。

  笔者以为,此种观点十分错误而有害。它的有害就在于它的似是而非,它的错误就在于仅仅突出了功能性。事实上,缺少人性化理念的城市即便功能性再强也属于非宜居城市。而非宜居就会造成人才的流散,没有高素质的人又何谈城市的功能?

  当媒体为北京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而欢呼,同时又为该市汽车总辆达到400万而平均车速己降到每小时20公里而沮丧的时候,人们看到的,究竟是一尊无比庞大经济巨兽,还是一座充满人性化魅力,令人向往的家园呢?

  世界城市首先是具有世界先进理念的城市。(秦晓鹰)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