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报:春晚,可以没有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国际日报:春晚,可以没有吗?
2010年02月23日 17: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2月23日电 美国《国际日报》日前刊出署名文章《春晚,可以没有吗?》。文章说,从观众或者网民对于中国春晚的呼声看,组织春晚的节目,不能仅凭几个主创人员的审美意识、能力和水平,足球世界杯之所以精彩而成为全世界的收视率最高,就是因为每支参赛队都是从最底层经过拼杀出来。如果参加春晚演出节目的确定办法或方式不进行彻底改革或转变,春晚,“这个是可以没有的”。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大陆中央电视台除夕夜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春晚)”,已经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自春晚推出后,每年春晚的前后都会有一段时间成为媒体及民众议论的焦点话题。最近这几年特别是大陆电视台登陆欧美等海外地区后,春晚也受到了海外华人及台湾地区民众的关注。

  可以说,无论对春晚是好评如潮还是恶评不断,春晚的影响日益广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春晚之前盼、春晚过后骂,几乎成了很多观众对于春晚心态的一种常态。于是,很多人就把春晚喻为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中国人通常把欢度春节称为迎新春,因为是中国农历年新的一年到了。万象更新,既是自然界的变化,又是人心的期盼。因此,春节贵在一个新字。而每年一次的春晚,自然也就应该求新了。新的面孔、新的节目、新的创意。这才可能符合观众的追求新的预期心理。而事实是,春晚最大的诟病就是不新,有时甚至是很“老”。以刚刚结束的春晚为例,有什么可以印象深刻的“新”吗?

  创新,肯定是每年春晚导演组最高和最大的追求;而每一位春晚的导演,也肯定是踌躇满志地要大干一番。但为什么结果总是适得其反呢?这里面的因素应该很多,也应该很复杂,这需要很好地总结。有一个基本的道理是通俗和浅显的,这就是如果给一个人上顿吃白菜炖豆腐、下顿吃豆腐炖白菜,肯定是要挨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中国民众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元,还可能品位越来越高;蜗居在央视的导演组想去完全捕捉到观众对于春晚的需求,是有难度的。更何况,春晚还涉及到主旋律、经济方面的因素、潜规则以及错综复杂的方方面面关系,把这些因素一平衡,还会有观众喜欢的节目吗?

  在没有央视春晚的全年大部分时间中,中国大陆各类文艺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在有央视春晚的春节前后这几天,各个省市电视台乃至政府部委、各行业,也有都有自己的春晚。如果除夕没有央视的春晚,春节的幸福指数大概也不会下降多少。

  从观众或者网民对于春晚的呼声看,组织春晚的节目,不能仅凭几个主创人员的审美意识、能力和水平,足球世界杯之所以精彩而成为全世界的收视率最高,就是因为每支参赛队都是从最底层经过拼杀而搏出来的。如果参加春晚演出节目的确定办法或是方式不进行彻底的改革或是转变,春晚,“这个是可以没有的”。(孙卫赤)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