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美博士杀人凸显象牙塔里悲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中国时报:美博士杀人凸显象牙塔里悲剧
2010年02月25日 17: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2月25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25日刊出署名文章《美博士杀人 凸显象牙塔里悲剧》说,最近美国学界发生了一桩悲剧:阿拉巴马大学亨次维校区的生物系助理教授毕夏普枪杀三位同事,造成头条新闻。照理说,解雇、辞职与跳槽在现代社会是相当平常的事,学术中人为何会出现这般激烈反应?除了个人心理因素外,可从现代学人养成过程以及学术界生态的角度看出原因。

  文章摘编如下:

  最近美国学界发生了一桩悲剧: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亨次维校区的生物系助理教授毕夏普(Amy Bishop)因升等案不过,而于系务会议时枪杀了三位同事(还有两位未脱险境),造成头条新闻。

  照理说,解雇、辞职与跳槽在现代社会是相当平常的事,学术中人为何会出现这般激烈反应?除了个人心理因素外,可从现代学人养成过程以及学术界生态的角度,试着分析一二。

  早在三十多年前,小说家于梨华就以《考验》一书,为台湾民众描述了美国学术界竞争之激烈与生存之不易;对尊师重道的传统华人社会而言,可是难以想象的事。好比某人读了二十来年书、顺利拿到博士学位,还要再做三至五年不等的博士后研究,才有可能申请到正式教职。然而就算当上了助理教授,几年后若不能在研究、教学、服务三方面有所建树,顺利晋升副教授,取得终身职(tenure),还是得不到续聘而必须离职。其中辛苦,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像毕夏普一九九三年于哈佛大学取得遗传学博士学位后,做了将近十年的博士后研究,二○○三年才在阿拉巴马大学找到正式教职。

  六年后,她的升等案没有获得通过,将于二○一○年三月解聘。她向学校升等委员会及联邦“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提出申诉,都没有成功,因而犯下重罪,让人惋惜。

  学术界会演化出这种严峻的汰择模式,源自精英主义思维:任何人若想跻身学术殿堂,就必须要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并做出相当成果才行,否则就遭到淘汰。这也是许多过来人常会同研究生说的话:及早发现自己性向是否适合走这条漫漫长路,免得到时想回头已错失良机。

  除了先天特质外,学术中人在养成过程中得心无旁骛好长一段时间,才可能出人头地,因此出现“怪胎”的机率,也比其它行业大得多。学界人士常受到“不食人间烟火”、“与现实脱节”以及“蛋头”等批评,与他们专注于本身思维脱不了干系;至于出现反社会行为者,绝对是少数,像毕夏普的例子,值得象牙塔内人士警惕。

  毕夏普在犯案后,记者追出许多她过往旧闻,包括一九八六年枪杀亲弟、一九九三年涉嫌邮寄炸弹给实验室老板、一九九六年为争论文排名而情绪失控,以及二○○二年在餐馆打人等,都显示她在精神方面有问题,需要帮助。不幸的是,学术界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行业,失败者得不到太多同情。

  升等委员会不会管你有几个小孩(毕夏普有四个)、上了多少课(资浅教授的课通常最重)、压力有多大,他们看的是你有几篇论文、接了几个计划、拿到几个专利;不幸的是,毕夏普在后面几项都不及格。

  维持高标准自是进步之道。以往台湾学术界竞争不大,和稀泥者不少,如今已向欧美看齐。如何在情理法之间取得平衡,而不违反人性,值得台湾学界深思。 (潘震泽)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