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华人生存样本:奋斗夹杂思念 成功伴随艰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南非华人生存样本:奋斗夹杂思念 成功伴随艰辛

2010年07月01日 08:39 来源:浙江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约翰内斯堡希罗町唐人街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在其121.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和工作着4700万人口,其中就包括30万华人。

  从中国驻约翰内斯堡领事馆得到的数据显示,30万华人中三分之二都生活在约翰内斯堡及周边。所以非洲的这一块高原地区,成为了中国故事的主要舞台。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南非又被称“黄金宝石之国”,所以淘金,是很多华人来此的目的。

  根据史料记载,1707年山西人樊守义跟随随传教士艾若瑟经雅加达到达南非的好望角,他是第一个踏上南非土地的中国人。

  从此以后,中国人的海外理想中,加上了南非这一个目的地。

  清朝末年开始,大批的华人则是被欧洲的殖民者连哄带骗带到南非,在这里充当“劳力”,受尽了剥削。

  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内又出现了一波南非“淘金”潮。如今南非的华人故事,很多都是从这时候开始书写的。

  样本1

  做“黑车”生意的河南人李响 车后座是他睡觉的床铺

  河南人李响,不得不提。

  在约翰内斯堡国际机场,举着接机牌四处寻找我的他,算是我在南非见到的第一个华人。

  那辆不知道是N手之后的深色卡罗拉轿车,是李响在南非的谋生工具。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每个白天都驾着这辆车在约堡四处转,坐他车的对象也仅限于华人。

  假如路上遇到巡查的警察,李响往往就会皱起眉头,一边转头和乘客提前说好是认识的朋友搭车,一边不情愿地松开油门踩下刹车。按照国内的说法,李响开的是“黑车”。

  到了晚上,李响会找个车库停好车,然后钻到后座翻出一条毛毯往身上一盖,这就是他过夜的地方了。

  对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没收过电子邮件,不知道数码相机,几乎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每次和李响呆在一起,总会遇上他手机停机,后来才得知,每次充值李响只舍得充12兰特的手机话费,这是当地我所见到的最小面值的充值卡了。

  自从五年前孤身一人来到南非,李响没有回去过一趟,问及当初为什么要来南非,怎么来的南非,以及不回去探亲的原因,李响眨了眨眼睛,把鼻梁上的眼睛推到额头上,只吐出两个字,“没钱”,然后就再也不愿多说。

  样本2

  开沙县小吃的福建人杨先生 会想起家乡的亲人

  在南非二十余天,偶尔能遇见类似李响这样的华人,但见到更多的,是那些出没在唐人街,以唐人街为生的华人们。

  沙县小吃,几乎开满了国内的每个城市。令我意外的是,约翰内斯堡希罗町唐人街上,也有一家。十余个平方的店堂面积,白底黑字的汉语招牌,坐在里面会让人恍惚以为是在国内的某个弄堂口。

  老板杨先生是地地道道的福建人,来南非已经有6年了。说起当时来南非的缘由,他觉得有些冲动。

  “当时听出来的老乡说南非打工一个月有4000多兰特(相当于当时的5000多元人民币),我就放下了家里的活,向亲朋好友凑了些钱,和同村几个人一起来了这里,”

  到了南非之后,杨先生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每天他至少要工作12小时,任务重的时候一天甚至要干十六七个小时,但一个月下来却仅发了2000兰特的工资。

  “既然来了,总不能空手回去。”杨先生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几年打拼之后,他用自己的积蓄在唐人街开了这么一间小吃店,生活的压力总算轻了一些。

  听到我说起国内的事情,杨先生的眼神中流露出思念。“离开家的时候,女儿才刚上小学,现在也该是个大姑娘了吧……”

  1000多米的唐人街上,几乎每家每户都装着对祖国亲人的思念,其中一些生意做得好的店老板,干脆把一家人都接到了约翰内斯堡。

  在希罗町唐人街上生意最红火的北方小吃店里,李老板和妻儿轮流招呼着顾客,忙的时候他们还亲自上阵当服务员。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