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黄丰裕:在“逆向而行”中促进华文报纸做大做强

2011年09月13日 09: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悉尼9月13日电 题:黄丰裕:在“逆向而行”中促进华文报纸“做大做强”

  中新社记者 朱大强

  《澳洲日报》社长黄丰裕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说,自己一生做事喜欢逆向而行,在现今报纸发行量在萎缩的大环境下,因为有“寻找水源”的理论,使《澳洲日报》中文报业集团这棵大树不断“做大做强”。

  黄丰裕“一直在寻找新的水源”:到黑尔本开创《墨尔本日报》,在布里斯班创办《昆士兰日报》,对一些经营不下来但有自己广告客户的报纸,黄丰裕就买下来,如《华商报》、《百家信息》、《雪梨周报》、《澳华导报》等,并入自己的旗下。

  对此,有人不解地问黄丰裕:“你们自己已有那么多份报纸,为什么还要买别人的报纸?”而黄丰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认为任何报纸都是有生命力的,是很多人累积的心血,买了它可以增加新鲜血液。靠这样策略,使《澳洲日报》报业集团能年年有新的发展。

  时下的澳大利亚中文传媒中,黄丰裕是资深的报人,有较高的名望。他很谦虚地说:“如果说报纸也是一盘生意的话,应该说我比较接近一个‘商人’”。

  黄丰裕从10岁就开始天天看报,养成了习惯,直到今天,不论多忙,他每天要看三、四份英文报纸,四、五份中文报纸,还要看网上新闻。他在大学里读的是新闻系,后来到美国也读新闻,毕业后在旧金山《少年晨报》工作了半年。因做新闻比较清苦,后来学了会计,又念了一个MBA,想从报人变成商人。

  他说:“我一生做事喜欢逆向而行,70年代是MBA毕业生的辉煌时代,华人拿到MBA的人不多,找工作很容易。我当时加入IBM公司,并且申请回台湾工作,同学、朋友和家人都很难理解。我说在美国待一辈子,最多也许只混到经理职位做做,但台湾我有机会当老板。回到台湾3年后,我29岁时就担任德国一家公司台湾区的老总。”

  1988年,黄丰裕来澳大利亚出差,这里深深吸引了他,于是“爱上了”澳大利亚,心一转,决定放弃一切提早退休,1990年便到澳大利亚工作。开始是参加同乡会,要出《会讯》,向《华声报》借用打字机来编辑,没想到这一借改变了他的后半生。与《华声报》结缘,又办起了报纸,翻译新闻,写写专栏文章,后来竟把《华声报》买了下来,自己办起了这个周报。

  办报很不容易,实际上,这是一条很艰辛的路。开始接手《华声报》后,经营状况不错,有些盈余。这时他又有新的打算,干脆出个日报吧,但第一年结账下来,亏了130万澳元,使黄丰裕“心都凉了”。“天无绝人之路”,依靠亲戚和朋友的资助,黄丰裕的报纸得以继续开办、不断发展、走向成功。

  黄丰裕没有退路,要打翻身仗;要找准自己的市场、自己的读者;要提高报纸的质量,要有可读性,吸引读者;要增加发行量,增加广告收入,并要避开与其他报纸的竞争。

  黄丰裕说,自己在悉尼办报二十几年,看到不少报纸开开关关,也有报纸出了几期就不见了,其实不是他们的报纸办得不好,而是市场和经营出了问题。人们的阅读取向正在改变,加上网络的兴起,办报纸的方针也要随之变化,要有“创意”,《澳洲日报》是澳大利亚比较早使用电脑排版的报纸,面对电子媒体的兴起,创办了网站,不断走向新的飞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谢萍】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