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三代传承:一个华人报业家庭的百年坚守

2011年09月17日 21: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三代传承:一个华人报业家庭的百年坚守
    9月17日,菲律宾《商报》第三代掌门人、社长于庆文在重庆参加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时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于庆文表示: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商报》对当地侨社的影响不断扩大,在菲律宾媒体界的地位也稳步提高。中新社发 陈迅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社重庆9月17日电 题:三代传承:一个华人报业家庭的百年坚守

  作者 郭金超 马佳佳

  “我们的报纸不单是为了赢利,不是为了办报而办报,我们有自己的新闻坚守。”菲律宾《商报》第三代掌门人、社长于庆文在此间参加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时向中新社记者如是阐述其办报理念。

  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商报》对当地侨社的影响不断扩大,在菲律宾媒体界的地位也稳步提高。于庆文告诉记者,2011年8月底菲律宾总统访华时,《商报》作为唯一的华文媒体随团出访,以华文传媒的独特角度对此访进行大量图文并茂的报道,在菲引起了强烈反响。

  “《商报》由祖父创立,在父辈经营下发展壮大,传承至我已是第三代了。”满头华发、一身书卷气息的于庆文娓娓道来,平静讲述中蕴含着于氏家族三代坚守华文报业传承的不平凡故事。

  菲律宾《商报》创刊于1919年,创刊伊始,首任社长、于庆文的祖父于以同将“不偏不倚、连络侨社”确定为办报宗旨,虽历经坎坷,却矢志不渝。

  二战时期,《商报》一直坚持公正详实地报道中国战场上人民奋勇抗战、抵御外敌的情况,受到当地读者的欢迎。日本在占领菲律宾后,看中了《商报》在当地的影响力,想让其充当日本侵略战争的宣传工具。这一要求遭到了于以同的拒绝,他因此惹来杀身之祸,惨遭枪决,报社产业也被掠劫。

  于庆文的父亲于长庚和叔父于长城兄弟二人毅然决定继承父志,“父亲为报社牺牲了,我们如果不继续把《商报》办下去,就是对不起父亲。”于氏兄弟放弃学业,掌管报社。在二人的努力下,该报在停刊3年多后重新复刊,于长庚也因此开始了与新闻事业的不解之缘。

  于庆文告诉记者,父亲作为《商报》的第二代掌门,对新闻事业的坚守也历经考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紧跟美国的菲律宾政府对新中国实行新闻封锁。《商报》却一直对新中国的情况作大量如实报道。在菲当地亲台势力的操纵下,菲当局在1970年将于长庚押送到台湾,他在那里经历了3年的牢狱之灾。

  于庆文说,在那段艰难的日子,《商报》运营未因负责人遭羁押而受到影响。之后,挫折接踵而来,《商报》同其他民间媒体一起被勒令停刊。“这一切,并未打消父辈办报的信念”,于庆文回忆道。在菲律宾结束军管后,《商报》成为率先复刊的华文报纸之一。

  尽管饱受磨难,但于长庚在晚年谈到自己坚守一生的新闻事业时,仍表示“要是让我重新再做一次,我还是要做这一行。”

  于庆文接任社长后,不仅传承了父辈坚守的办报宗旨,秉承“服务侨社”的理念,坚持客观报道中国实际情况。于庆文坦言,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报社受到了网络、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很大冲击,新媒介甚至成了他眼中的“报纸杀手”。

  “在新媒体时代,《商报》也要考虑如何将其近百年的影响继续发扬光大。”于庆文说,“我们将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利用好新媒介,继续谋求新发展,也希望与其他华文媒体一起探讨发展壮大之路。”(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