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市鼓励海归创业千方百计发掘海归价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山东青岛市鼓励海归创业千方百计发掘海归价值
2009年04月19日 17: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都说山东人豪爽,在采访青岛人事局的几天里,青岛人的爽朗和幽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驱车赶往青岛留创园的路上,青岛人事局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先明妙语连珠,几个比喻就道出了当前以青岛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引进海外人才遇到的新形势:“有的海归在国外真的是学到了本事,回来之后大有作为,创出了一片天地。但随着归来人数的增多,‘方鸿渐’们也多了起来,到国外混一个文凭,实际上缺乏真才实学。”

  在青岛留创园参观时,正好碰上人事部门统计海归人才并发放安家补贴。按照青岛的引才政策,留学归国人员拿到教育部承认的国外大学硕士、博士学历,并且来青岛工作创业的,政府都会拿出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向海归人才发放安家补贴,每年3万至5万元,连续发放3年。这一政策在实行初期确实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了很大便利,但随着海归人数增多,这种“归国就给钱”的引才方式,是不是还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翻看着厚厚的海归名册,笔者不禁产生了疑问。

  来自青岛人事局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个想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经济形势的稳定为海归人才创造了丰富的发展机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人才竞争激烈,创业成本提高使得海外人才归国开始倾向于二线城市。再加上2008年延续至今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海归潮,三大因素的叠加,使得近两年来青岛海外归国人数显著增加,从初期的每年几十人,到2008年青岛归国人才数量已经接近千人。但如此庞大的海归群体到底能不能适应国内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引才而引才是不是已经走入了“死胡同”?这样的问题成了青岛人事局引才工作的新考量。

  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引发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海归人数增加也会带来海归群体的就业压力,海归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已经初见端倪。因地制宜、人尽其才成了新形势下二线城市引才工作的新要求。青岛作为全国二线城市的典型代表,他们在新形势下的海外人才引进工作改革中努力做着新探索。而留创园则成了这轮改革的开路先锋。

  “联合舰队”鼓励海归创业

  在青岛,人事局自办留创园是引进海外人才的一大特色,政府投资建设人才大厦,并在大厦中划出6000平方米的办公区作为留学人员创业园,以极低的租金为留学人员提供办公场所,并为海归提供了报到、学历认证、融资创业等一站式服务,留创园不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模式,而完全充当公共服务的角色。但随着金融危机而来的新一轮海归潮,使得这种模式不得不做出调整,青岛人事局本着“创业带动就业”方针,鼓励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而这对青岛留创园的规模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事局自办留创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就像小孩子磕磕绊绊学走路一样,我们的留学人员企业也应该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人事局管理下的留创园也需要开辟一条公共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新路。”人事局局长陈玉崎谈起了留创园的改制。今年开始,青岛人事局将牵头扩大留创园规模,采取市区结合共建留创园的模式,青岛市下辖7区5市可以自主申请建立各具特色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经审批设立的留创园统一冠名为青岛市留学人员(某领域)创业园,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推出留学人员创业的新优惠政策,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青岛创新创业发展的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和创新团队,将给予最高2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打造留创园“联合舰队”。

  青岛市南软件园就是“联合舰队”中的一艘“主舰”。以前的软件园只是进行市场化运作,而即将挂牌成为青岛留学人员市南区创业园后,将会采取优惠的措施扶持鼓励海归入园创业,成为青岛海归IT行业创业的主力园区。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引进高层次海归人才的工作,青岛人事局在重点产业发展园区都设立 “人才特区”,对进入“人才特区”的高层次海归给予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

  千方百计发掘海归价值

  硬件完善了,软件到位了,而吸引什么样的海归人才成了青岛人事局关注的问题。海归越来越多了,个个都顶着硕士、博士的光环,只看学历不看能力,有本(硕士博士学历)就给钱的年代也应该过去了。吸引什么样的海归人才关键要看社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今年初,青岛启动了“300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意为从全市征集300多个未来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职位,以年薪最高为300万元、政府配之以项目资助、住房补贴等措施,重金面向全球招揽高端人才。而和以往的人才招揽计划不同,前期调研成了重头戏。先副局长告诉笔者,在 “300计划”初期,人事部门就向青岛市全社会发布了有关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项目征集的通知,并采取社会反馈和主动发现相结合的措施统计人才需求,迄今为止已经征集到全市海外人才需求186个项目、300多个高层次人才职位,即将通过各大留学网站向海外发布。一改过去盲目引才的做法,人才的需要变成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工作职位,为政府引才明确了方向,为企业用人满足了现实的需求,为将要回国的海外人才提供了便利。

  为创业的海归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为就业的海归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这是新形势下引才工作必须做好的两件事情。按照以前的思路,人事部门常说引进了多少海外人才,而现在,青岛人事局开始考量的是,一个海归创造了多少价值。

  “一个海归带动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动一份GDP。这才是我们吸引海外人才的最终目的。”人事局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先明这句话留给笔者很深的印象,努力去从一名海归身上看到一份GDP,这应该是我们引才工作的新标准。

  扎实引才杜绝无用功

  高标准的目标要有切实有效的举措,而青岛在新形势下的引才经验也带给了我们对二线城市海外人才引进的思考。

  优惠的政策是吸引海外人才的关键,但留学人员数量迅速增多,海归人数逐年增长,满腔热血只打“亲情牌”已经不能满足引才工作的现状。只要归国就有补贴的办法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了弊端;引才的盲目化使得海归就业成了问题;海外人才和本土人才竞争成了人才工作中的矛盾。

  以青岛为代表的一批二线城市,在抓住了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加大力度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根据各自城市情况调整着自己的引才思路。

  青岛总结过去的引才经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时地调整改革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二线城市引进海外人才的新趋势。不但要追求数量,还要看重适应性。

  正如人事局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先明所说的:“引才并不能捡到篮子里的就是‘菜’,新形势下,我们不仅要分清哪是萝卜、哪是白菜,还要称一称这‘菜’到底有几斤几两。要是回来的人才连工作都找不好,那我们的工作就等于白做了。”(甘宁)

编辑:孙金诚】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