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人之心不可无 旅西华人需警惕婚姻陷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防人之心不可无 旅西华人需警惕婚姻陷阱
2009年11月13日 15: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13日电 西班牙欧浪网11月12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近日,接触到一起女子利用婚姻骗取出国的案件。该女子通过家庭团聚申请来西不到一个月,为尽快摆脱丈夫获得工作居留,竟不惜以家庭暴力的罪名将丈夫告上法庭。本以为此案是极为特殊的案例,却从担任法庭翻译的中国人口中得知,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最近她就接手过几个案件,都是团聚申请来西的妻子为获得独立身份起诉丈夫,甚至有一个家庭连小孩都已经有了。似乎这一年代久远的骗术又一次活跃起来了。

  原文摘录如下:

  西班牙的华人移民快速增长,得益于西班牙政府之前较为宽松的移民政策。合法的、不合法的进入西班牙的途径很多,其中就有这么一种假结婚的方式。已在西班牙有合法居留的一方跑到中国,和打算出国的另一方结婚,之后通过家庭团聚申请将后者带到西班牙,后者获得身份后支付给前者一定的金钱,两人的婚姻即宣告解散。这种交易存在一个风险,就是后者来到西班牙不愿意离婚或者企图分割财产。曾有不少报道讲述的就是这样的纠纷。西班牙法律对妇女的保护带有非常明显的倾向性,通常都是女方在这类官司中获利。于是通过假结婚带人赚钱的方式渐渐遭受冷落,为了万把欧元引火烧身实在不合算,而且随着移民政策的收紧,家庭团聚的申请条件越来越高,审批越来越严格,这就意味着前者需要为这种交易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风险也相应提高。所以很少有人再动这方面脑筋。

  说到移民政策收紧,这一两年通过合法手续进入西班牙也越来越难。曾经是欧洲国家当中移民审批最宽松的西班牙,受国内失业人数的困扰也变得保守起来,到今年想通过劳工申请进入西班牙已是基本上没有可能。国内却还是有不少人挖空了心思、削尖了脑袋要出国,正规渠道没有,爬山涉水或者钻集装箱的偷渡太冒险,那就开始用骗的手段。

  西班牙的华人青年择偶不易,很多人选择回国找对象。他们常年在国外打拼,对国内的社会风气不熟悉,加上时间仓促,心情迫切,就对对方失去客观深入的了解。于是别有用心的人就利用归来相亲者的这种心理获取对方信任,进而确立夫妻关系。当他们回到西班牙后一边继续拼命工作,一边着手申请对方来西班牙。他们幻想着夫妻团聚之后,同心合力开创美好未来,却不知对方拿到身份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制造矛盾,最终迫使离婚独立。这里有两点要说明:不是说这样的相亲方式不好,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之下这种择偶方式不失为一种选择,不见得在国外认识并有深入了解的婚姻就一定幸福,前一种方式缔造的幸福家庭也不在少数;不是说团聚之后的夫妻矛盾都是一方别有用心想要解除婚姻关系,有些不合是因为婚姻双方在磨合期的正常现象,不能完全责怪这种择偶方式。这里指的是那些毫无感情却故意伪装、以出国为唯一目的“跳板”婚姻。

  如果那些人达到出国的目的就算,对另一方的伤害还不算最大。可恨的是,他们利用西班牙法律的空子,对对方进行污蔑,从而获得法官同情,除了得到合法身份,还能得到政府的保护和补助。这种现象现在越来越多,就是因为欺骗者的做法已经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并为后来者提供“范本”。当一方尤其是女方以家庭暴力之类的罪名控告另一方时,只要有些许证据,那就任凭你在法官面前如何解释喊冤,起诉方总能得到想要的利益。有人说这是西班牙的法律不公,但是这法律却合乎他们的国情。历年以来,西班牙家庭暴力异常严重,每年有六七十名女性死于家庭暴力,在2008年,一共有七十五个女性被其配偶或前配偶杀害。今年死于配偶或前配偶手上的受害女性也已经达到四五十人,所以为了保护妇女权益,西班牙先后实施了欧洲唯一的“反对性别暴力法”和家庭保镖计划,希望以此减少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情况。在这种背景之下,女方提出的家庭暴力控诉基本上可以胜诉。

  而旅西华人对家庭暴力的理解和西班牙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华人夫妻对生活中的小打小闹习以为常,他们认为这种夫妻间的肢体冲突无足轻重。于是别有用心的人就利用这种状况制造受害的假象,更有甚者不惜以自残的方式伪造证据,在官司中获胜。这时,无辜的一方除了精神备受打击还要面临法律的制裁。

  我们谴责这些为一己私利而伤害他人的欺骗者,我们同情这些人财两失还要面对法律惩罚的受害者。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事例不能再成为那些蠢蠢欲动的行骗者的教材,而是要给那些正要采取这种择偶方式的善良的人们提个醒,“防人之心不可无”。既然侨居国外,对所在国家的社会状况和法律常识就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知者无罪”不是理由。在婚姻生活中,除了感情、道德这些基本要素,还要有一点法律意识。(殷海跃)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