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日本人的精打细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见识日本人的精打细算
2010年02月03日 17:3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本发达的电器和汽车行业,连美国也是相形见绌,国民收入也处于坐二观一的领先地位,2000年平均月收入就达56万日元(每100元人民币相当于1300日元),支出仅为34万日元,剩余的则存入银行,不为挣利息,只是不愿花钱。在我国银行里,10万元人民币存1年定期,虽说利率不高,还可以得1800元,而在日本,存100万日元定期1年,只能拿回400日元的利息,人民币连30元还不到呢!这些钱在日本只够买1个桃或者两根黄瓜。即使这样,人们还是不愿把手中的钱花掉。

  田中是我认识的一位日本朋友,一名公务员,他的月收入为48万日元,相当于3.6万人民币,家里生活虽不算富,但日子过得也是有滋有味,很是从容。有一次到他家里做客,发现他的夫人买回的菜里,竟是一根黄瓜、一根香芹杆儿,一头大蒜、一小段儿鱼……想起在国内时常买的一堆黄瓜、一捆香芹菜、半扇儿排骨、一辫子大蒜来,不觉奇怪地问起缘由,她说这里菜比较贵,要吃多少买多少才划算,否则剩下后,不新鲜就可惜了,也太浪费了。她还介绍到,有时超市会搞促销,有些蔬菜打折,为了买一些便宜的菜,她要跑好几家超市才能买回令人满意的东西。田中先生由于上班单位比较远,本身就有私人轿车的他,每天上班很早就走了,不是开车,而是乘坐公共电汽车。

  日本的公共电汽车车票是比较贵的,但是同时车票种类更是五花八门,有一日乘车券、自由乘车券、一日专线票、营团地铁1日乘车券、营团地铁都营地铁共通1日乘车券、百合鸥号(高架电车)1日乘车券、都营交通1日乘车券等等,一张一日,一天之内不限使用次数,另外还有周票、月票可供选择,这些车票价格便宜,其中含有各种优惠和折扣,只要动动脑筋,仔细盘算一下,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都能买到又便宜又方便的车票。

  还有一次,和一位中国留学生闲聊天时,谈到在日本餐馆打工的生活,他说:“在日本上班,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是要算钱的,如果中间累了,想歇几分钟,那么马上有人就记下来,然后从工作时间中扣除,偷懒、耍滑,想都别想,每天给你安排的工作,日本老板早就替你算好了,保证让你手脚一分钟都不能闲着,微笑礼貌地招呼客人,记录桌号和菜单,喊着报告新菜名,跑着不断给每桌客人上菜,同时快速清洗用过的餐具,快速收拾残局,同时不断地给客人说着抱歉、让您久等等客气话。十几张桌子,川流不息的客人,应接不暇的各种事情,全都由一个人来完成。所以工作时间必须要拿出百分百的热情,百分百的干劲,还得保证服务的准确、及时和到位。”

  日本人虽然富有,但是印有“中国制造”的便宜商品,却是他们日常购物的最爱,在日本有一种叫“百元店”,相当于人民币7块多,这里的商品一律100日元,品种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品质、做工也都很不错,只是价格便宜这一条,每天就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日本人,一家专门销售“中国制造”的休闲服装店,平均每件1500日元的T恤,只有日本同类服装的一半,结果一个夏天就卖出T恤6000多万件,差不多每两个日本人就买了一件,在日本不光有小的“百元店”,就连大型超市规模的“百元店”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在日本普通理发,一次要花上3000~4000日元,有一家名叫QB的理发店,推出一种快速理发服务,就是每10分钟理完一个头,价格是1000日元,没想到得知这一消息,人们奔走相告,蜂拥而至,排队理发,每天接待客人多达300多人,是过去的将近6倍。

  有名的牛肉饭快餐连锁店“吉野家”,在4月份曾推出了一碗250日元的便宜牛肉饭,结果仅9日一天就日销售出166万份,销售收入超过5.1亿日元的最高纪录。

  日本人的精明,还表现在工业化生产上。像彩电行业,他们把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了外国,通过雇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从事那些简单、单调、重复性的体力劳动,转而高价卖到世界各地,从中获得高额的利润;又如生鱼片加工行业,生鱼片是日本人最喜欢的食品之一,日本人却把加工基地放在国外,让那些年轻的女工手拿镊子,将一根根细小的鱼刺、鱼骨夹出,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费用;日本的动画大量出口世界各地,也占据着中国动画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但是昂贵的日本动画片,像在电脑上给原始图画上色等简单又费时的工作,大部分却是在中国完成的……

  日本人很富有,他们的经济地位无人能够动摇,在战后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从废墟上崛起,由弱国变成强国,由贫穷国变成超过英、德、法的世界经济大国,甚至威胁到了美国,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其中付出许多艰辛努力自不必说,但他们更是通过精打细算每一个宏观战略、每一处微观细节,才一步步走过昨天,走向明天。(耿涛)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