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优生” 柬埔寨华裔家庭趋向小而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注重“优生” 柬埔寨华裔家庭趋向小而美
2009年09月19日 09: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19日电 据柬埔寨《星洲日报》报道,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柬埔寨华人子弟追求子女教育及生活质量、生育观念正悄然改变。

  在柬埔寨,我们见到上一代华人家庭也是多子多孙,例如从报上刊登的讣告中,都不难见到祖父孙三代好几十人的“大家庭”。反观目前二三十岁的新一代华人青年,似乎已抛弃了这种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讲求效率和素质的观念下,变得更注重“优生”观念。

  华人传统思想中所谓的“多子多福”,在柬埔寨新一代华人身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许多年轻夫妇反而更加关注儿女的成长及所接受的教育。老一辈华人“重男轻女”的作风,在柬埔寨风俗文化的影响下更显得无足轻重,许多初为人父母的家庭都抱着“有儿有女,两个不多,三个足矣”的观念!

  我们不难发现,年轻华人夫妇在追求改善经济能力之际,也要确保为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这还是保留了华人家庭重视子女教育的传统观念。

  年轻华人注重“优生”,会不会导致未来华人人口变得越来越少?记者走访新生代华人青年,听听他们怎么说?

  担心孩子走上歪路 少子父母照顾更周全

  已育有3个子女的郭美丽认为,父辈共有9兄弟姐妹,都是含辛茹苦的抚养长大,波尔布特时期,为逃避战争都各奔东西,聚少离多,兄弟姐妹的感情变得生疏。

  她说,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负担变重,单靠一家之主出外工作已无法负担家庭开销,迫使她也得当职业妇女。

  她表示,孩子的教育及成长才是父母最为关心的话题,目前社会越来越复杂,孩子极易受到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变坏,如果生得多,父母照顾不全,更易让孩子走上歪路,到时就伤心都来不及了。

  “生得少,父母亲可以时时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及时避免其走上歪路;况且,教育成本对于父母亲来说已是一笔沉重负担,少生几个,家长就有能力重点培养孩子,让他们就读更好的学校,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据悉,目前金边华裔家庭大部分都有雇用保姆帮忙看顾孩子或料理家务,生孩子的费用在200至500美元之间,奶粉、尿裤等每月费用则在100美元以上;上学后,孩子的教育费和补习费费用不断增加,对于子女众多的家庭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父母为家工作两头忙 教育问题最头痛

  经营旅行社的林列华(30岁)认为,“做”人不难,但“教”人就不容易了。育有三个子女(2男1女)的林列华表示,像他这一代,一生下来就遭遇内战、逃难和动乱,饱受各种苦难,饥饿和失学在所难免。“我希望我能让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让他们过更好的生活,但说易行难,因为教人比做人更困难。”

  林列华表示,他在七年内生下三个子女,在同辈中算是“勇敢”了;他计划和太太再生育一名女儿,正好两男两女,成双成对。

  他坦言,本来想多生几个,但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才暂时打消念头。他表示,作为父母,责任更重大,趁年轻,除了拼命工作,还要确保一家大小身体健康,才能走更长远的路。

  家庭成员数下滑 全国人口增长率减

  柬埔寨年轻人对生育观念的改变,倾向组织小家庭的现象,普遍发生在各民族年轻人身上,并非只是华人青年“独有”。

  根据2008年柬埔寨人口普查报告,柬埔寨人口在10年内增加了196万人,由1998年的1140万人,增至2008年的1340万人;惟人口增长率,却由1998年的2.49%,减少至1.54%。

  而家庭结构在过去10年内也出现显著变化,1998年家庭人口为每户5.2人,2008年则降至每户4.7人;其中乡村只有每户4.6人,而城市则为每户5.0人。

  一些人认为,若按照华人人口多集中在城市地区的地域情况分析,华人生育率下降幅度,或许还比不上其它民族。

  此外,和其它民族相比,华人家庭较为富裕,拥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养儿育女,促使华人生育率可能比全国平均水平来得高。

  无论如何,华人年轻夫妇组织家庭时追求“小而美”的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