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天书”话剧在欧洲多国上演 推广汉语颇受欢迎

2011年07月18日 09:4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都说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但语言不通怎么办?最近,一部80分钟的汉语小话剧正在欧洲多国上演。没有翻译,没有字幕,讲的是上海一家人移民的故事,观众则都是几乎不懂汉语的外国人。不过,这“天书”般的话剧,竟也在上演地颇受欢迎,现场反响热烈。话剧的演员,都是华人。导演,则是一位匈牙利人,且不会汉语!这到底是怎样一部奇妙的话剧?这位不懂汉语的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

  面对一个几乎不懂中文的老外,你怎么和他(她)沟通?也许,你能比手划脚,让他(她)明白“15,鸡蛋”之类的简单词汇,但怎么能让他们明白你家里的那本“难念的经”?跨文化交流本不是件简单的事,若语言不通,那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在欧洲,有群人却偏偏要挑战这一“硬骨头”。

  受欢迎的中文“天书”

  6月26日晚,瑞士弗里堡,一个名为“Bollwerk”小剧场,挤满了近200名观众,这座由老式堡垒改建的剧场座无虚席,台前地上、楼上站着的,全是老外。这里正上演一部“天书”似的话剧,名为“C"est du Chinois”,这是一句法国俗语,直译为“这听起来像中文”,意思是“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当天晚上,小剧场的大多数观众的确听不懂台上的五位华人演员在说什么,80分钟的话剧没有翻译、没有字幕,全是中文,讲述的,也是与瑞士人全然无关的一段故事上海的一家人移民海外后的家长里短。不过,就是这样“对牛弹琴“似的话剧表演,却在小剧场掀起阵阵高潮。

  “演出开始时,演员用中文向观众说"你好",随后剧场里将近两百个老外也用中文回答"你好",把演员自己都吓了一跳。随后就是一阵快乐的笑声。”瑞士媒体记者宋婷当天在现场观看了这部话剧,对本报记者如此描绘。

  这部“天书”般的话剧演员虽然全是华人,但导演却是一名不会中文的匈牙利人卡尔多尔。话剧主要围绕上海的一家人移民海外后发生的生活故事展开。

  这个移民家庭成员包括婆婆、公公、大儿子、小儿子和大儿媳。在导演的安排下,在这出戏里,他们要向台下的老外密集灌输“中文”,在80分钟内,向他们描述一个中国移民家庭的故事,并用肢体表演教会现场观众约60个中文单词!

  为了让观众更多的体会语言,卡尔多尔还刻意将舞台特效元素降到最少,促使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员的表演,及其与观众的互动上。

  老外“猜懂”华人家事

  “演出票价20瑞郎左右。”宋婷对本报记者介绍说。

  “从开场到结束,从“你好”开始,瑞士观众兴致盎然地重复着演员要求重复的中文词汇,并跟着剧情爆发出阵阵笑声。”宋婷说,现场比预想的好,观众很投入。

  宋婷认为,这也许这和观众的心理有关,他们来这里就是准备接受和尝试,而且这些观众都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

  对于5名旅欧华人而言,在欧洲推广中国文化,也是他们参演这部话剧的重要动机。扮演“婆婆”的陆汝成是荷兰鹿特丹的一名中文老师,她希望将汉语介绍给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以,当卡尔多尔于两年前在荷兰招募演员时,她立即报名参加,并和其他4名演员一起,在120多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

  实际上,不少瑞士观众也正是出于对中文的好奇才走入剧场。26日当晚,女观众玛瑞尔对瑞士媒体记者说:“我非常好奇,其实我早就想学汉语了”。而语言教师梵妮莎则说:“我一定要来看这出戏,我从事语言教学,非常想知道如何教那些对这门语言一无所知的学生”。

  玛瑞尔看完戏后说:“我没有全懂,但大概意思我知道了,这是2个家庭的故事,婆婆不喜欢儿媳妇,因为她不工作;男人工作太多,爱喝酒,这种事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而只上过几节中文课的梵妮莎则说,她把剧情全部搞懂了,她非常开心,觉得自己的中文大有希望。

  不懂中文的“汉剧”导演

  5名华人希望通过表演推广中国文化,但对导演卡尔多尔而言,制作这样一部自己也听不懂的话剧,还有更深的背景。

  卡尔多尔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随后在美国、奥地利、荷兰等国旅居。她在匈牙利上了年纪的亲人,觉得匈牙利语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所以当她带着自己的比利时丈夫回家时,家里人总是用匈牙利语大声、慢慢地和女婿交流。她奶奶认为,只要慢一点,讲清楚,对方就一定能听懂。

  而这种情况也经常发生在到欧洲探亲或旅游的中国老人身上,他们对侍者或售货员大声地讲着中国话,以为这样外国人就比较容易听懂。

  卡尔多尔认为,尽管语言不通,但这也是一种交流,甚至是一种更乐观的交流。这名女导演遂产生了将这种交流搬到舞台上的想法。

  不过,在语种选择方面,卡尔多尔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而选择了中文。她对瑞士媒体记者称,中文是一种未来的语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汉语感兴趣,所以在全球范围内也容易获得较大反响。

  “西方世界对中国认识之微薄,相较于他们对中国的浓厚兴趣,落差是非常大的。”卡尔多尔说。

  此外,她还认为,和匈牙利语相比,中文没有变格,在较短的时间内也比较容易掌握。

  瑞士媒体报道,这部听不懂的中文剧受到了多个欧洲戏剧、文化节的欢迎,迄今已在荷兰、法国、比利时、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和巴西上演过。记者发稿时,这部“天书“话剧正在荷兰巡演。

  语言藩篱背后的移民辛酸

  虽然演出的载体用了中文,但卡尔多尔想表达的并不止于这一文化本身,更有语言障碍背后,移民试图融入当地社会的辛酸。

  有着多次移民经历的卡尔多尔说,她过去的大部分人生都处在一种与生活地语言不通的状态中。这种切身的疏离感,促使她创作出一系列探索沟通与身份认同的舞台剧。

  在话剧中,剧中人多半处在孤独隔离的处境,作为外籍移民,在他们挣扎着向外伸出触角的同时,沟通渠道却总受到某种限制。

  对卡尔多尔而言,主角的移民身份突显了她想表达的东西对沟通的渴望。她说:“现代生活迫使我们离开熟悉的环境,置身于陌生、孤单的新环境中。现代社会将自信、擅长社交的人当作成功典范,但事实上没有人真正做得到这一点。我们都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沟通的困难,感受到因人类情感复杂而带来的冲突。”

  “移民初到异地,你必须表现自己,竭尽全力,但却又不能真实、完全地表达,这很痛苦”。

  卡尔多尔说,尽管移民可以很轻松地表达“这是桌子、这是苹果”,但很多语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或许移民注定要永远生活在表层中。

  不过,《不识中文》的初步成功,似乎为渴望异文化沟通的卡尔多尔、以及其他所有有远离家乡的移民们探索到了一条融入当地社会的新路。

  “我想要让观众体会到,在语言差异的背后,我们其实是非常类似的。剧中家庭存在的问题,我们其实都非常地熟悉。一旦跨越语言的藩篱,真正的沟通也随之开启。”。

  “如果对一门语言完全不懂,那么你就会有新的观察角度,而不会纠缠于语言的本身意义,或许,你会有新的发现”。卡尔多尔说。(万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凯淇】
    ----- 华文教育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