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的一堂汉语教学课

2011年09月14日 14:5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实在是孤陋寡闻,过去对于雅盖隆大学——这座欧洲最古老的学府之一,所知甚少,仅仅听说天文学家哥白尼500多年前曾在此读书。这次访问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才知道,原来它就依托于这座世界名校。

  克拉科夫孔子学院坐落在市中心古城边,这是一座17世纪的古建筑。我们一踏入校门,就受到了波方院长、雅盖隆大学国际政治系远近东研究院的讲师阿霞博士和中方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孙仲理教授的热情接待。在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指导下,孔子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孔子学院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孙仲理教授向我们介绍:他们的教学工作,中心是推广汉语;学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雅盖隆大学远近东研究院的学生,二是社会上的学员;共分成八个班,初级、中级各三个班,高级一个班,另有一个书法班,共约80名学生;现有汉语教师八名,四位来自波兰,四位由中国“汉办”派出,其中大陆三名、台湾一名,另有“汉办”选派的两名志愿者。此外,这座孔子学院还与当地一所小学、三所中学合作开展中文教学、中国文化活动,约有学生40名。

  说着,我们就步入了一个教室。四面墙上,悬挂着多张行书、草书、隶书汉字条幅,内容均为中国古代的著名诗文格言,如“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出自任教于雅盖隆大学的一位中国公派汉语教师之手。2008年1月,克拉科夫孔院曾在雅盖隆大学举办过一次中国书法作品展,这些当是其时留下的展品。据说,这次书法展览吸引了数百名波兰书法爱好者,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书法爱好者的兴趣。

  孙院长告诉我们,一个小时后,这里安排一堂汉语教学课。我们很珍惜这一实际体验、现场观摩的难得机会,就先在课堂后面坐下。学生们陆续进来,发现三个中国人在场,便主动攀谈起来。他们都是当地的成年人,从事不同的职业——

  玛丽女士是数学博士、大学讲师。她的教学工作安排得很紧,但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仍然抽出时间前来学习汉语。

  依照中国的传统习惯,不少学生起了中国名字,着中国人日常服饰。郭和祥是一位神父,过去到过中国的台湾。他的理想是终身传教,但一直向往着能像古代的传教士那样,有机会到中国旅行、参观,了解那里神秘而独特的传统文化。

  王兵,个头很高,而且健谈,能以汉语简单地与我们交谈。他有一个公司,是一位企业家,曾经两次到中国大陆旅游观光、洽谈商务。问他:你已经会说汉语了,怎么还来上学?答复是:我的水平还不高,需要进修。他很喜欢同中国人交往,爱好中国文化,平常一有时间就学习中国书法、绘画,练习打太极拳。

  高林,行政人员;田方,大学生;……这里的每个学生,都抱有一种强烈的求学欲望,说起各自学习汉语的经历,妙趣横生,津津有味。

  授课者刘润润,湖北荆州姑娘,供职于中国长江大学。她对于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一个个谈起来,如数家珍。虽然每个学生看来都年长于她,但是,他们都很尊重她。这一堂课重点是跟着录音,听、说汉语。有时伴以老师标准的汉语提问,如:“中国的北方人,喜欢吃饺子。为什么?”

  答:“那里冬天很冷,饺子煮出来,热乎乎的。”

  答:“饺子里面包肉馅,很香很香。”

  答:“外面刮大风、下大雪,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很有意思。”

  ……

  学生们凭着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一一认真地应答。有的回答不出来,或者闹出了笑话,不免红着脸,耸耸肩膀,腼腆地吐吐舌头。

  刘老师走上工作岗位不久,作为文学硕士,原本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这次应聘来到波兰孔院参与汉语教学。她为有机会从事这样一项意义重大的“铺路架桥”工作,感到欣慰与自豪。为了上好课,她到来以后,首先做熟悉授课对象的摸底工作,包括记姓名、懂职业、知爱好、摸习性;同时,认真了解派驻国的文化习俗,提前跟学生见面聊天;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教学体态语言,思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她体会到,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是一个艰巨而曲折的过程。如何取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进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文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是她时刻思考的课题。

  这些热心的汉语传播者,远离乡国,告别亲人,只身在外,生活和工作都比较清苦,却都能通过认真而不是敷衍的、踏实而不是虚浮的授课实践,朝朝日日,默默无闻地为办好孔子学院,交流中国文化、传播汉语,付出可贵的热情和耐心,这使我们由衷地感到敬佩与尊重。(作者为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凯淇】
    ----- 华文教育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