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载心路历程 老校长见证荷兰格罗宁根中校成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25载心路历程 老校长见证荷兰格罗宁根中校成长
2009年09月17日 17:27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荷兰格罗宁根中文学校由创校至今,我一直伴随着“她”成长。就好像一位母亲照顾孩子一样的心情:当她年幼时,怕她长不大、怕她会跌倒、怕她受伤害、怕她会出错。处处步步为营,呵护备至,小心谨慎,亦步亦趋地去照顾她;当她长大了,要面对外面的世界时,这个做妈妈的,又怕她在初出茅庐时,入世未深,上了坏人的当,误入歧途,有损声誉。这种既惊且忧的心情,正是一位关爱孩子、视孩子如珠如宝、如自己性命的母亲的写照。但当孩子长大成熟,学有所成时,她应踏足社会,把所学的贡献社会、造福社会、服务人群。此时,做妈妈的也应放手,由孩子自己去决策她的将来。

  现在中文学校25岁了,她在各位校董、名誉校董、老师们、家长们的努力耕耘下,茁壮成长,长大成人了。今天在荷兰社会上、华人社团中建立了良好的声誉,这全赖各界人士鼎力支持,才有今天的成就,谨此致谢。同时,在这期间,先后见证了五批学生毕业;而一些毕业生亦早已踏足社会工作,服务人群。更有一些毕业生在香港工作;或一些在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公司做事,他们因着所学的中文,为他们的工作平添了不少方便,甚至深得雇主的爱戴和重用。另外有毕业生当了妈妈后,在孩子适龄入读中文学校时把孩子送回来学中文。

  现在的中国,今非昔比,在国际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已经是举足轻重,影响深远。因此有很多国家的大企业家、大商家纷纷投资中国,希望在这商界的大契机中分一杯羹。因此四处聘請一些会写、会看、会說中文的人,在其公司工作,协助公司在中国发展业务。因此近年间,学校亦来了很多非华裔人士入读。

  但亦眼见很多中国孩子,因某些原因而中途停学,实觉可惜,令我心痛不已。 入读的人多,但能够坚持到毕业的亦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人而已。

  当我最初接受校长一职时,我恐怕自己不能胜任,有负所托。但当我要面对:如果我不挑起这条担子,学校就要面临关闭这一大难题时。我毅然承担了这重担。感谢多年来一直支持我的人。三年多来我一直克尽所能,为学校付出,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亦紧握着我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宗旨,坚持着一份热诚,贡献我十份的爱心,希望能在别人的屋檐下生活的华人,能认识自已的根、认识自已的文化。很自豪地在人前明认自已是中国人,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若问我当下的感受,恐怕用“百般滋味在心头”来形容是最贴切的了。在这25年间,尝尽“甜、酸、苦、辣”的味道,但无论如何,我总觉得甜的味道较多,其它的味道就当是伴菜吧,缺了这些整碟菜肴便太寡味了。或许这对我也是一项磨练,磨练我成为一头孺子牛——“横眉冷眼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也是我这多年来的写照。其实我这年纪已经跟这社会脱节,好应退位让贤,由一些新一代的年青人来接任,提升学校的质素及士气,令学生在新的制度下,学得更灵活、学得更轻松;由被动转为主动——自发的学习,相信成效更大。

  在这两、三年间,我积极培育及带领一些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教育理念、肯付出、有牺牲精神的热心教育工作者,继承我的衣钵,挑起这艰重的担子,承先启后、继往开來,跨出踏实而稳重的步履,迈向另一个新的世紀。(荷兰格罗宁根中文学校校长/阮素文)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