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门墩的诉说:石头承载的故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古老门墩的诉说:石头承载的故事
2009年09月23日 17:20 来源:中国文化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门墩由门座(又称门台、门枕)和抱石鼓组成,门座安置在大门门轴底部,用来承托大门转轴的底部。将门枕向外延长,上面做成鼓形,称为门鼓,或抱石鼓。 抱石鼓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常见的有万字纹,也有的刻出吉祥图案。 如:狮子绣球、双狮戏水、云头、回纹、竹梅双喜、竹报平安、八卦图、太极图、富贵牡丹、如意头等。 北京四合院的宅门中,几乎都有抱石鼓,以雕... 中新社发 旭子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国传统建筑有个特色,凡是建筑必有大门,大门一水的木质结构,讲究的像皇家大门上面有钉,不讲究的如穷人家的大门也必是对开,哪怕是几块木板拼上的呢。这种大门和门轴是在一起的,一般是一个整体,门轴必有门纂,这个门纂一般是铁的,为的是保护门轴下端,以减少门轴的磨损。而门轴就是插在一个石质的东西上的。这东西最早叫门枕石,最早的应该是出现在汉代左右。经过演变,门枕石在外面的那部分独立地发展起来,就是门墩了,并形成了独特的门墩文化。

  门墩,在北京代表性民居——四合院的建筑艺术中虽称不上重要,却也自成风景。人们对这种建筑构件的印象,大概来自这首流传广泛的童谣:“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嚷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做啥?点灯说话,吹灯作伴,明天早起,给我梳小辫儿。”

  门墩,又称门座、门台、门鼓,是起到支撑门框、门轴作用的一个石质的构件,大部分是清白石的,极少部分是用汉白玉打造的。其造型样式很多,一般地分两大类:圆形的称为“抱鼓门墩”,以鼓为基本形态,有鼓架、鼓面、鼓打、鼓钉,文化特点是富贵华丽,寓意性强。另一种是长方形门墩,它没有追求某一种相似物,在长方形门墩的不同面上,正面略小于两个侧面,构成了三个画面,画面简单,但是吉祥寓意非常丰富。

  根据门楼的形制不同,门墩儿的形制也有差异。门鼓和门枕都有几个较大的面,人们为了美化和欣赏,便在上面雕刻出各种图案,常见的有万字纹,也有的刻出吉祥图案。如,双狮戏水、豹脚纹、荣华富贵、如意头、竹梅双喜、竹报平安、云头、回纹、八卦图和太极图等。

  门墩上的画面布局,有的是上下贯通,有的是分画区表现,从古到今,从天上到地上,从植物到动物,在它们的变化组合中,用古人的经典故事,动物的祥瑞习气,结合花草的高洁特征,共同化为完美的人间理想境地,让观者的思想畅游在一个广阔无边的天地之间,置身于传说与神话故事中,把理性抽象化为生动具象。

  门墩起源

  关于起源,有专家认为门墩儿由门枕石发展而来。据史料记载,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四合院形成的早期,已经开始在门户建筑中使用门枕石。北京现存最早的门墩儿是中山公园社稷坛门前的一对石墩,有人说它是隋唐时期遗物。还有唐代时期的翼兽(存五塔寺),辽金时的石虎(存五塔寺),元代的石狮(存妙应白塔寺,贤良寺)。

  北京门墩的发展和辽中都、元大都的兴建密不可分,而明清两代(1644年—1911年)则是北京门墩的繁盛期。期间,统治阶层有规划地发起城市建设,引领着民众自发地进行庭院建设,从不同等级的官员府邸,至规模不等的民居庭院。渐渐地,门墩已不仅仅是一个构件,而是与门户建筑一同被赋予彰显宅院居住者的身份等级、门第卑贱,甚至个人修养的重要功能。

  门墩分类

  门鼓与门枕上面的图案取决于整个房宅的设计,因为门鼓和门枕是北京民宅大门系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在雕刻门枕上面的图案时,要考虑作品与大门的阔与窄,与影壁、门洞、垂花门、月亮门、门簪的整体组合,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显示出建筑与主人地位的融合,甚至连主人的特点和喜好都表示得淋漓尽致。

  老北京门墩可以分为皇家门墩、文武门墩、豪富门墩、书香门第门墩、店铺及民宅门墩。但凡是与皇家有关的地方,那门墩大多数都是汉白玉的狮子,透着威风。而文臣武将的家门口是不敢摆大狮子的,他们摆鼓形门墩,鼓面多刻有与他们品级相对应的图案。豪富家门前多摆鼓形门墩,不过他们在鼓上一般是刻吉祥图案。读书人摆箱形门墩,显示自己是书香门第。

  从雕刻图案的内容上看,门墩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吉祥兆瑞门墩——天马行空、宝相花、麒麟、鲤鱼、化鱼为龙、四艺、如意、绶带、祥云、拐子龙等;鸿福相传门墩儿———五谷丰登、富富有余、花瓶等;长寿康宁门墩——松鹿园、寿字纹、福寿双全、五福捧寿、暗八仙等;世代相传门墩——狮子滚绣球题材;喜上眉梢门墩儿——喜鹊登梅。 北京的门墩最大不超过85公分,最小不低于25公分,它与整个门的面积相比只占据了一小块地方。四合院的主人除了要门墩传达一定的文化信息外,还要用它把吉祥的阳气招进来,把邪恶的阴气拒之门外,看好大门。

  狮子型和石虎型的门墩儿,是过去四合院门前最常见的。早年间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讲究在门前摆上一对汉白玉雕的大石狮子,通常是雄狮居左,右爪下踩着绣球,被称为“狮子滚绣球”;雌狮居右,左爪下是一只幼狮,叫做“少师少帅”,意思是子嗣昌盛,世代高官。而大多数的四合院是在门框两侧放置一对小石狮子或小石虎门墩儿,尽管它们没有大户人家门前那对石狮高大气派,但却雕刻得活灵活现,十分精美,或蹲或站,或伏或仰,犹如一对保护神,看守宅门。其实放置它们的本意也是避邪驱恶,守门看户。

  人们之所以多选择石狮和石虎守门看户,是将其视为异兽,凶猛威武而毫不畏惧任何禽兽,被视为“兽中之王”,有它看家护院,野兽鬼怪就不敢进入宅门。在门前放置石狮子还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它是吉祥之物,所以将一对活泼可爱的小石狮子放在门前,也是一种喜庆活泼有余的象征;二是有的门墩儿上呈卧姿一大一小两只狮子,狮谐音“世”,大狮子小狮子取“世世同居”之意,且小狮子卧于大狮子胸前,又有“父慈子孝”、“和谐美满”之意。再说那抱鼓型门墩儿,按老礼儿讲,抱鼓寓意是通报来客之鼓,客来客往才显示出主人的人缘儿好,家业兴旺。而箱子型门墩多刻有蝠(福)、鹿(禄)、桃(寿)、喜鹊(喜)、穗(岁)、瓶(平)、鹌(安)、羊(三阳开泰)和钱等图案,都是吉祥之物,表现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

  门墩文化

  门墩文化是图像文化的一种,其主题内容多源自民间故事、谐音文化、吉祥文化。门墩是四合院主人经过精心设计和雕琢而成的,它通过人物、草木、动物、工具、寓言、几何图案,承载了希望长寿、富贵、驱魔、夫妻美满、家族兴旺的美好心愿。

  “狮”和“世”谐音,雕九只狮子的图案是“九世同居”,表示合家团聚、同堂和睦的祝愿。

  桃为长寿的象征,传说西王母因为吃了仙桃而不死。门墩上雕"白猿偷桃",其来历是这样的:传说云蒙山中白猿之母患病想吃桃子。白猿十分孝敬母亲,偷偷去仙桃园中摘桃。不料被看守桃园的仙人孙真人捉住。白猿为了治母亲的病哀求孙真人,孙真人被他的一片孝心所感动,放走白猿。白猿之母病愈,让白猿将一部兵书赠送给孙真人。从此,“白猿偷桃”就成了祝愿老年人寿长万年象征。

  “鱼”和“余”、富裕的“裕”谐音,象征吉祥富裕、美好。雕“莲”和“鱼”的图案象征着“连年有余”。雕鲤鱼跃于两山之间的流水之中,表示鲤鱼跳龙门,象征着仕途高升。

  “狮”和“嗣”、“事”谐音,双狮并行是表示“事事如意”,狮佩绶带表示“好事不断”,雌狮伴幼狮是预祝“子嗣昌盛”,狮子咬住绣球则是将有喜事上门的吉兆。

  雕刻女娃撒金钱,戏弄三足蟾的图案,金钱代表富贵,蟾是多产多育的象征,刘海戏金蟾的涵义为富贵多子。因宋代词人柳永有“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的诗句,所以刘海戏金蟾也象征着财源茂盛、汲取不断。

  蝙蝠象征福,桃子象征寿,鹿和“禄”谐音,雕蝙蝠、桃子、鹿象征“福禄寿”。

  雕五只蝙蝠的图案象征“五福”,“五福”指的是长寿、富裕、幸福、美德和健康。图中刻一只蝙蝠在飞翔,下有几个古代铜钱系在蝙蝠上,“蝠”与“福”谐音,古币铜钱外圆孔方,俗称“钱眼”,此图以两物之音义,组成一幅象征“福在眼前”的装饰图案。

  飘带作为门墩雕饰图案使用很广泛,表示“好事不断”。

  雕刻一只插有结穗植物(如稻、稗)的花瓶,旁边再雕上一只鹌鹑。"穗"与"岁"、"瓶"与"平"、"鹌"与"安"谐音,表示"年年平安"。

  “平生三级”门墩,意味着官运能升三级,另有“翎顶如意”,官帽上增加红珊瑚和孔雀翎子,也为官运畅通之意。门墩上雕一只猴子攀援在枫树枝上,想摘取挂在枝头的官印,树旁蜜蜂翻飞。利用汉字的谐音,取意“封侯挂印”,同样象征着升迁,官运亨通。

  门墩上以八仙人物手中的代表物为图案的俗称“暗八仙”。铁拐李的代表物是浮葫芦,汉钟离是葵扇,张果老是鱼鼓,吕洞宾是宝剑,何仙姑是荷花,蓝采和是花篮,韩湘子是萧管,曹国舅是拍板,这八种物件的图案象征着八仙庆寿。

  麒麟状门墩有两种:一种是回头张嘴麒麟,松树下回头张嘴的麒麟远望天空,有种与天神相通的气势,寓意要出现明君圣贤,也是天下统一、太平盛世的象征。另一种是“麒麟吐玉书”,相传有一天晚上孔子看到一道亮光高高升起,天刚亮时孔子见到一个男孩站在河边用石头在击打一只麒麟,孔子忙用自己的长袍将麒麟盖住,并将伤口包扎好,麒麟回头舔舔孔子的手,并从嘴里吐出三卷书赠与孔子。麒麟图案在一个门墩上,象征文运昌盛。

  门墩是北京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石雕艺术的代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文化载体。一方小小的石头,赋与了太多的内涵,见证了太多的历史,承载了太多的故事。

  因为它在门口,它就是把主人那种心愿,这种企盼都雕刻进去了;因为它在门口,各种辟邪的图案都有,就是龙生九子、辅佐辟邪的也都雕刻进去了;因为它在门口,民间的传说、历史的故事,甚至是主人所能想象出的一切美好都雕刻进去了。

  “小小子,座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古老的童谣与门墩不仅引起一些人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也引起人们对独特的京城文化的感怀,希望您能迈开双脚,到胡同去亲眼观看,亲手触摸,亲身从这些精美的门墩中有所感悟。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