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华文要“活”不要“死” 三管齐下克服难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学华文要“活”不要“死” 三管齐下克服难关
2009年11月23日 16: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23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许多学生都认为学习华文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为了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必须会有听写、默写。有些学生是来自讲英语的家庭,由于平日很少有时间与机会接触华文,要让他们在每星期的华文课时,至少有一次的听写或默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事实上,新加坡的华文老师可谓想尽法宝,千方百计地通过电脑教学、歌曲教学、讲故事、戏剧表演、辩论会、读书会等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对华文产生兴趣。新教学法也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有关课题多多发表意见与个人观感,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引起学生兴趣

  学习语文,总是脱离不了听、说、读、写。为了确保学生在将来从学校毕业后能充分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许多教育专家学者都认为,华文教学必须新、旧教学法并重。当学生听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动人的歌曲、感人肺腑的戏剧表演后,是否就下课了?抑或是要让学生去书写一些感言、感想。当学生要动笔书写时,必然会应用所学得的词汇。故此,在学生打好华文基础的阶段,少不了要有听写、默写。

  听写、默写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应该活学活用。在还未听写以前,那些“生字生词”其实是华文老师在课堂上已经教导过的。华文老师可以通过文字的特点,去指导学生牢记华文字体的结构。如:“看”字,手放在目的上方,可以远望。“休”字,是人在木旁休息。“烦”,“页”是人的头形,从“火”,表示发热头痛。“北”,是两人背对着背。只要学生理解构字的原理,明白文字的奥妙处,知其所以然,后学起来不仅易如反掌,同时也会对奇妙的华文字产生莫大的兴趣。

  此外,又如默写。现在的学生,由于功课异常繁重,华文老师也绝对不会要学生去默写一整篇课文,一般是从课文中,指定一小段让学生准备默写。默写也同样不可以死记硬背,而是必须充分了解它的意思后才去背诵。例如唐朝孟郊写的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的五言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在未默写以前,老师一定会阐释与朗诵了诗歌的内容,時代背景等等。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诗歌的内容、意境以及诗句的压韵这几个渠道去学习。只要他们有正确途径与方法学习,默写就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写与默写仍然有其功能

  为了使学生打好华文基础,听写与默写对于学生,尤其是在籍的小学生非常重要。现在的中学生,甚至初级学院的学生,都还是有听写的,只是没有小学生那么频繁。

  人们常说开门做生意,一定要有充足的资金。同理,当学生认识的华文字汇不足够,缺乏写作文的“本钱”时。又怎么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来呢?

  目前,学生的华文水准已经日薄西山,大不如前,如果只是注重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而不注重写的话,深信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华文难学吗?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们做每一事,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会成功。莘莘学子只要充分掌握了学习华文的正确方法,加上老师、家长的不断鼓励、引导,以及配合社会舆论的推动,三管齐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华文水准,也能活学活用。(严丽珍)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