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中国文化赴华学汉语 格鲁吉亚女孩梦想成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结缘中国文化赴华学汉语 格鲁吉亚女孩梦想成真
2009年11月23日 17:0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国文化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从懵懂到自觉,从好奇到热爱,请看一位格鲁吉亚汉语学习者的自述——

  我来自位于高加索山脉南麓、黑海西岸的格鲁吉亚。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说过很多关于中国的故事,关于中国与格鲁吉亚的各种往来。年少的我心中充满了好奇,两个国家相隔万里,会有什么样的往来呢?为什么会有往来呢?我总缠着父母问这问那。他们告诉我:古时候,中国人从现在的西安开始建造了一条通往欧洲的贸易通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商队要穿过格鲁吉亚才能到达古希腊。我还听说,我们现在生活中很多很有用的东西,比如指南针、纸、火药等都是中国的古老发明,另外还有享誉世界的中国瓷器和中国丝绸,人所共知的中国古代哲学等。那时我就下了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去中国亲眼看一看。

  我选择了汉语专业

  没想到长大后的我真的能有机会实现儿时的梦想。参加高考以前,我面临着选择专业的问题,那时我还没有明确的方向。有一天我跟朋友谈起上大学的问题时,他偶然提起了我们的首都第比利斯有一个亚非学院,在那儿可以学习亚非国家的语言,像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日语、汉语等。我豁然开朗:汉语不正是我应该选择的专业吗?如果成绩优秀,还有机会去中国留学,那样我就可以亲眼看看中国了。让我做出这个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近些年来中国和格鲁吉亚经济上的合作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有很多中国商人到格鲁吉亚创业,他们需要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但他们不会说格鲁吉亚语,这就有了对翻译的需求。而在格鲁吉亚,学习汉语的人非常少,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所以我决定:学习中文和国际关系——一个有意思并且有前途的专业,一个能实现我多年梦想的专业。

  在我的印象中,汉语是一种奇特的语言,跟欧洲的语言毫无相似之处,刚开始接触汉语,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特别是汉字,我渐渐发现,汉字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文字。比如说“坐”这个字,上面是两个并排的“人”字,下面是一个“土”字,表示古代中国人是席地而坐的。这不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吗?然而,不了解汉语和汉字的外国人常常会觉得奇怪,他们问我:中国人为什么要用汉字?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他们创造了那么多东西,难道这样聪明的民族不能创造一种比汉字更简单的文字吗?我就耐心地给他们解释: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每个字都有独特的意思,传递着特定的信息,包含着一定的历史。

  我翻译了李白的诗

  在格鲁吉亚,我的中文老师是位知识渊博的中国人,她总是让我们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年过春节,她给我们留了一个作业:找一首中国古代诗人的诗歌作品翻译成格鲁吉亚语。我非常喜欢诗歌,就兴高采烈地开始准备这个作业。那时我第一次读到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兴奋,很快把它翻译成了格鲁吉亚语,又试着把翻译好的句子精简、押韵,写成诗的形式。没想到我的翻译作品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紧接着,我又翻译了很多首唐诗,李白的、白居易的……开始只是出于兴趣,后来慢慢地成了我的爱好,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时,我们班编了一个集子,名叫《中国在时代的流动中》。我翻译的3首诗被收入了这个集子,大受好评。每次得意地打开这本书,看到译文下面的“翻译:李佳”这几个字时,我都会觉得非常骄傲。虽然我只翻译了几首小诗,但是我希望自己做的这件事,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我教弟弟唱中国歌

  随着汉语学习的深入,我的求知欲越来越强,家里具有中国元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我常常去中国商店买扇子、筷子什么的,还迷上了中国歌曲,连我3岁的弟弟也耳濡目染地会哼哼几首了。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我常常请他们用筷子吃饭,让他们听我和弟弟一起唱中国歌。他们本来认为我学习中文已经非常了不起,现在又听我们在唱中国歌,常常掩饰不住内心的惊诧,跟我开玩笑:“不但你为汉语而疯狂,还带着你弟弟一起疯狂呀!”其实我知道,朋友们都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今天我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到中国后,我去了很多地方,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友好。能来中国,我应该感谢我的父母和我身边的人,感谢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尤其要感谢我在格鲁吉亚的中文老师和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是他们把我带进了汉语的大门,进入了中国这个神秘国度的文化之中。(李佳,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格鲁吉亚留学生)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