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汉语重在兴趣培养 德国华校启发式教学受推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教汉语重在兴趣培养 德国华校启发式教学受推崇
2010年01月13日 10:21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德国柏林华德中文学校教学负责人郭书平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对华人后裔的汉语教学重在激发和维持他们的兴趣。

  华德中文学校是一所由当地华人捐资成立的公益性学校,创建于18年前,其前身是由几个中国留学生发起的汉语学习小组。目前,学校有教师23人、学生520多人,每周六教授汉语3个小时,分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上课。

  郭书平说:“向华人后裔教授汉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家庭状况不同,父母对汉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各异,学生们的汉语水平差别很大,有的孩子起步很晚,十二三岁了却只有其他五六岁孩子的水平,而把不同年纪的孩子放在一起教学又是不可能的事。”

  他说,由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基本用不到汉语,他们的伙伴也多是德国人,唯一能使用汉语的地方就是家庭,所以他们最初基本上都是被父母强迫学习汉语的。“要教授这些孩子汉语,重点就在于激发他们对汉语的兴趣,培养和维护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郭书平说,对于低年级学生,学校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连玩带学,如歌谣、跳舞、看中国动画片等,以唤起孩子们讲中文的动力。此外,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只判对错,不打分数,以免学生因成绩不好而挫伤积极性。不少老师还通过奖励小礼物的方法,激励学生学习汉语。

  “对于高年级学生,则通过给他们更多的权利、自主性来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郭书平说。前不久,为了给有16名学生的高年级班级选配老师,他尝试让这些学生试听了5位老师的讲课,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试听期间的出勤率提高了近一倍。

  提到汉语教学面临的问题时,郭书平说:“目前学校使用的教材是国务院侨办提供的暨南大学编写的一套教材,共12册,它根据国内的小学教材改编而来,内容上与这边的学生生活完全不相关,所以老师很多时候都必须自编教案。同时,由于这套教材只是小学教材,思想深度较浅,对于十七八岁的孩子,这套教材就基本不适用了,老师只能再从其他渠道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料。”

  他说,汉语学校每周只能为学生提供3个小时的听说时间,这些孩子平时唯一能长时间使用汉语的地方就是家庭,所以,家长在孩子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少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或工作太忙,无法督促孩子学习汉语。

  资金也是困扰华人后裔汉语教学的一个明显问题。郭书平说,“我们学校虽然已有18年的历史,但仍是公益性学校,教职员工都是兼职,只有老师有工资,校长和管理层都不拿工资,学校的经费也来自当地华侨华人的捐助,如果国家能够增加这方面的投入,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郑启航)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