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花开全球 发展迅猛呼唤“复合型教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孔子学院花开全球 发展迅猛呼唤“复合型教师”
2010年02月23日 13:28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眼下,孔子学院正以“平均6天新开一家”的速度在全球布点,这一来,“合适的老师”短缺的问题越发凸显。怎样的老师才“合适”?答案是“复合型教师”。所谓“复合型”,首先是教师得既精通中文又会外语,能基本无障碍地跟学生交流,便于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便于深入了解外国文化,发现中外文化差异并化解差异带来的“冲突”;然后,教师得学点教育学,多掌握些教学技巧,让往往凭兴趣而来的外国学生学得愉快、保持兴致不减。“复合型”,其实是对孔子学院教师的起码要求。

  国内去的老师不懂外语

  “目前我们孔子学院的师资数量可以保证,但合适的老师远远不够。”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红玲说,“从中国派过来的老师不懂意大利语,只好由当地老师讲解语法,他们负责口语训练。”因为中国老师只能发挥一半作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语系主任陆经生指出,“复合型教师”的缺乏,在非英语国家的中文教学中尤其突出。现在兼通中文、英文的教师尚且不多,更别说会“小语种”的中文老师了。

  不会外语,就不能充分了解外国文化和洋学生的想法,带来问题多多。比如表扬和奖励。“在中国,老师常常表扬、奖励优秀学生或勤奋的学生,以树立榜样的办法激励别的同学,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但把国内行之有效的这一套带到国外课堂上,却可能被看作‘不公平’,你对多数学生有歧视和贬低。”张红玲说,“在孔子学院当教师,一个很大的难处是要了解当地文化、懂得当地人的思维方式。”

  又比如,有位中国老师在第一节课后,主动给每个外国学生起了中文名字。可能这是模仿在中国教英语的外国老师的做法,他们会给中国学生取个洋名,中国学生欣然接受,有的后来出国留学或进外企工作,还一直沿用这个名字。不过在有些国家,这可能是件很敏感的事,当地人会误解你在把中国文化强加于人。人家究竟会怎么想怎么反应?不懂外语,要知道答案就很难。

  还有,日常打招呼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对话,所以总是一开头就教。可是,外国人打招呼一般问“您(身体)好吗?”而中国人爱问“您吃了吗?”把这个肯定会让洋学生大感兴趣的差别及其原因解释清楚,你的老师形象便能增色不少;但不会外语,你没法说。

  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能讲一口流利中文的俄罗斯国立人文学院孔子学院院长易福成,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我接触的许多中国老师,没受过教师培训,教学技巧不够,而外国学生学中文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比中国学生多得多,所以学的人、教的人都很吃力。”

  张红玲也说,一些国内去的老师常常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这是需要的,但不免枯燥。老是这样,不少洋学生兴趣就会减退。运用技巧设计的教学形式更受意大利学生欢迎,例如在介绍中国清明节时搭配讲解一些中国古诗词,又如组织“中国家庭”,让当地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然后介绍中国文化和民俗等等。

  此外,看电影和录像是学语言的好方法。但目前带英文字幕的中国电影太少,像陈佩斯小品那样生活化的很好看的节目更缺英文字幕版。

  培养“复合型教师”有两个选择

  日本樱美林学院理事长佐藤东洋士认为:“国际化的教育需要国际化的教师。国际化的教师,不仅需要懂得学生所在国家的语言,还要了解那个国家的文化和汉语学习者的特点。”培养这样的教师,有两个选择:一是将中国教师“国际化”,二是帮外国的老师提高中文水平。易福成就有此希望:“我们也有一些教中文的俄罗斯老师,毕业于汉语专业,但他们的汉语水平有限,说得不够流利,写更勉强,对中国文化也知之甚少。”

  近年来,我国国家汉办已着手培养“复合型教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徐宝妹介绍,去年10月起他们接受委托,开始培训40名青年学生和教师学习西班牙语,为期一年,这批学员今后可能被派往拉美地区教汉语。此外,一些高校已开设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点,培养“复合型”。

  另一方面,海外孔子学院也在发掘当地的可造之才,比如华裔或有较好汉语基础的外国人。据张红玲介绍,那不勒斯孔子学院在去年暑假期间,送了13名意大利汉语学习者到北京语言大学接受集中培训。而国家汉办在去年为孔子学院设立“外国汉语教师奖学金”,首批招收了1021名有志于从事汉语教学并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提供奖学金,帮助他们来中国攻读汉语国际教学专业硕士学位。(赵芳来 戴文妍)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