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苹果状告宏达电专利侵权或和解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商业周刊:苹果状告宏达电专利侵权或和解
2010年03月04日 09:53 来源:赛迪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北京时间3月3日《商业周刊》文章指出,苹果对宏达电提出的侵权诉讼表明国际贸易委员会在解决智能手机技术领域的争端方面的责任范围更大了。

  智能手机市场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领域之一,苹果对宏达电提出的侵权诉讼表明国际贸易委员会在解决智能手机技术专利纠纷方面的责任更大了。

  苹果在3月2日向华盛顿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起诉,控告宏达电在未获得苹果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其技术从而侵犯了它的专利权。 苹果在诉讼中要求禁止宏达电的侵权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苹果在早些时候还对诺基亚提出了侵权起诉。

  厂商们认为国际贸易委员会在解决专利纠纷问题上比联邦法院更加高效和积极,联邦法院接受审理的专利诉讼案件一般会拖好几年的时间才能结案。让一家具有背景的政府机构来解决国际贸易问题表明非美公司对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已经相当深了。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预计,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今年将增长46%。 圣克拉拉大学助理教授Colleen Chien称:“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成为第二条重要的专利诉讼渠道。”

  苹果在提交给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起诉书中称,宏达电侵犯了它的10项专利技术,那些专利技术主要与智能手机运行的软件有关。宏达电是第一家出售Android手机的电子厂商。 苹果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在声明中表示:“我们不能坐视竞争对手窃取我们的专利发明,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苹果发言人拒绝对此作详细说明。

  “加快行动”

  国际贸易委员会成立于1916年,它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国际贸易。最近几年,国际贸易委员会渐渐成为专利法尤其是半导体和手机等技术产品领域的潜在力量。技术厂商们经常在向美国地方法院提出专利侵权诉讼的同时向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起诉。 3月2日,苹果同时也在威明顿美国地方法院提出了起诉,控告宏达电侵犯了它的另外10项专利权。 华盛顿Finnegan,Henderson,Farabow,Garrett & Dunner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Thomas Jarvis称:“宏达电以行动快速而著称。”

  Jarvis说,从提出起诉到国际贸易委员会召开听证会通常只需7到10个月的时间,而在地方法院,从提出起诉到庭审判决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宏达电发言人Peg O'Laughlin不愿对智能手机相关诉案的增长发表评论,她说相关问题最好还是问当事人比较好。

  国际贸易委员会有权发布所谓的“驱逐令”,命令美国海关与边防保卫部门禁止进口专利侵权的产品。国际贸易委员会无权要求侵权的一方向被侵权一方支付赔偿金。 Chien研究了国际贸易委员会从1995年到2007年间的案件判决情况,发现只要它证实侵权指控成立,它就一定会发布驱逐令。

  2009年,国际贸易委员会曾下令禁止高通、STMicroelectronics、AMD和摩托罗拉的芯片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委员会称,那些公司销售的芯片的包装侵犯了圣约瑟半导体材料公司Tessera的专利权。 高通和其他公司已经对该判决提出上诉。

  虽然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目的是想通过禁止廉价的次品进口到美国市场来保护美国厂商,但是国外的许多公司也越来越愿意利用国际贸易委员会对美国公司提出专利侵权起诉。诺基亚在去年12月就曾对苹果提出专利侵权诉讼。 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月25日同意就该案展开调查。苹果则在1月15日提出反诉。

  可能会和解

  在苹果之前,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接受了数项涉及智能手机的诉讼案件。 委员会于2月19日同意对苹果起诉诺基亚的案件展开调查,另外它还同意了对摩托罗拉起诉黑莓厂商RIM的案件展开调查。RIM和苹果也都被照相机巨人柯达告上了国际贸易委员会。柯达称,RIM和苹果的手机产品中内建的照相机侵犯了它的某些专利权。

  Chien表示,提交到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案件有90%左右都是以和解告终。她说,苹果的真正目的也许是禁止宏达的电子产品进口到美国。 汉普顿的Technology Business Research的分析师Ezra Gottheil称,然而即便进口禁令已经发布,案件通常还是会以和解方式结束。他说:“没有哪家手机厂商的产品会被禁止进口到美国。这只是最终有多少钱流向哪一方的问题。”

  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其他案件中作出的判决也曾被推翻过。2007年,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命令,禁止美国进口高通的侵权芯片产品。 高通对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判决提出上诉,美国上诉法院后来在2008年10月推翻了那份判决。高通最终在2009年4月以8.91亿美元的代价和解了那个案件。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