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实名制治“信骚扰”? 相关法律规范正待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用手机实名制治“信骚扰”? 相关法律规范正待批
2009年06月04日 11:22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年来,社会上“信骚扰”越来越多。不法分子发送手机短信非法销售假钞、假发票及赃物的;还有发布假中奖、假婚介、假招聘消息;或者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内容。不少还假冒银行、甚至公安部门,进行诈骗或敲诈。香港的省政协委员汤镇业向政协呈交提案,建议以手机实名制治“信骚扰”。昨天,本报了解到,省公安厅、省通讯管理局于近日分别作出答复。关于实施移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等管理制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已经联合制定了法律规范,正在等待国务院审批。

  不法分子一分钟可发万条信息

  这些“信骚扰”的不法分子,实行漫天撒网的作案方式,通过电脑或者群发器,短短一两分钟可以发出上万条信息。由于“信骚扰”、“信诈骗”犯罪手法独特,本身具有预谋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而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治理则牵涉到电信运营部门、金融部门和媒体的宣传。

  汤镇业委员提出,要加强对手机短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力争实行手机卡销售实名登记制度,采取技术手段制止“垃圾信息”泛滥蔓延。可想而知,手机卡购买实名制,将使得犯罪人难以脱身,从而达到降低犯罪率的效果,能够从根本上遏制虚假信息诈骗的泛滥。另外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遭受“信骚扰”的手机用户,如果对这种行为置之不理,会造成不法分子变本加厉,“信骚扰”越来越疯狂。他建议,政府通过电信部门发送提醒上当受骗的短信,或者用公益广告告知大家受到“信骚扰”时应该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

  手机用户实名制正在酝酿当中

  省公安厅在答复中说,利用发送手机短信、打电话等方式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已经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为此,公安厅于今年2月成立打击电话诈骗犯罪专项工作指挥小组,在全省范围开展打击专项工作。至4月底,全省共破获电话诈骗案件468起,打掉电话诈骗犯罪团伙46个,抓获电话诈骗犯罪嫌疑人323名。同时,公安厅也认为,不法分子利用短信群发、网络虚拟电话、不记名手机卡销售等现代通信技术和服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反映出通信产业出现了一些社会安全隐患。为遏制“信骚扰”、“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该厅也建议通信管理部门实行手机卡销售实名制。

  省通讯管理局也对这一提案所提出的建议进行了研究,已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相关建议。但鉴于实施移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制度涉及到所有用户,在某一省区市实施管制政策难以奏效。因此,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法律规范,正在等待国务院审批。

  同时,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建立了“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我省电信企业也建立了专门针对欺诈等违法不良信息的举报投诉受理平台。如移动公司建立了全国统一受理平台10086999,联通公司10010010,电信公司10000999等,公安机关110报警平台也专门设立了对此类违法不良信息的举报受理。此外,针对各电信网络互联互通以及点对点垃圾短信息整治难等特点,该局组织制定了《广东省网间垃圾短信息联动处置办法》,实施对跨网垃圾短信息的齐抓共管。(记者/林亚茗 通讯员/张其明)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