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投诉再上榜首 消费者须增强事前保护意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手机投诉再上榜首 消费者须增强事前保护意识
2009年02月25日 14:38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山寨机”的泛滥以及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已给手机市场带来不良影响,在提醒消费者增强事前保护意识的同时,也对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与规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山寨手机“攻城掠市”,在为草根阶层带来廉价快乐的同时,也因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饱受争议。从近期国内多个城市12315投诉热线所公布的结果来看,手机及其配件所带来的质量与服务问题已连续7年高居被投诉的榜首,被认为是“山寨惹的祸”。

  面对“山寨机”的泛滥,消费者应增强事前保护意识。在购买手机时要选择那些有信誉的销售商,尽量选购知名品牌生产厂家的产品。一旦手机出了问题尽量找生产厂家在当地指定维修点进行维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手机投诉“高烧不退”

  包括上海、山东、新疆等多个城市的工商局近日公布了春节长假期间12315热线受理消费申诉、举报的情况,其中手机问题仍高居投诉榜首。在春节期间的手机投诉中,多数消费者对手机厂家提供的售后服务持质疑意见。比较常见的问题有:厂家与经销商推卸责任、维修时间太长、未提供备用机、售后服务态度差等。

  据介绍,目前手机投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手机本身的质量问题,如手机出现自动关机、按键失灵、黑屏、电池待机时间短等现象。部分手机经营者违法经营,在经营过程中以旧充新,以次充好;二是售后服务问题。维修质量差,缺乏责任心,没有向消费者提供及时的维修服务;三是销售者缺乏诚信观念,存在推脱现象,曲解“三包”规定,不按有关规定承担责任。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黑手机等问题,打击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应该采取立法和制定标准相结合的方式来规范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消费者应增强事前保护意识

  消费者面对这种现状,需要加大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事前保护意识。虽然因为事后投诉难而且费时费力已成为一个大问题,消费者首先要自觉对三无产品说“不”,要认真检查手机质量尤其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电池,并填好三包凭证和发票,切实保护好自身权益。

  其一,当场亲自开机调试,并检测耳机、充电器是否正常使用,如果发现手机质量有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商家,不可延误时间,如将手机交给商家做故障检测或维修,应要求商家出具检测单或维修单,注明送交的时间和手机故障。

  其二,认清产品承诺。对于店方承诺的手机功能、内部配置及售后服务标准,一定要求销售人员在手机附带的说明书、使用手册、保修卡上找到相应的文字材料作为保证,或是要求店员将口头承诺写在发票上并签字盖章,以保证日后维权有依据。

  其三,和经营者进行调解。当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后,就与争议有关的问题进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这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成本低,效率高,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经营者,它都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途径。

  其四,向有关部门投诉。如果经营者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消费者协商和解建议,消费者应立即采取措施,用其他途径解决争议问题。即可用投诉、申诉或仲裁、起诉手段解决纠纷,如导致消费者财产损失扩大的,经营者还应当就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应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为导向

  实际上,当“山寨手机”态势愈演愈烈之时,在岁末突然遭遇一场行业地震:去年12月20日,工信部宣布其下属的电信终端测试技术协会已在国内向200多款手机核发了名为IMEI的标识号,拥有该号码的手机才可以在GSM/UMTS网络使用,以此围剿日益白热化的山寨机市场。

  一旦工信部设立IMEI标识号码的新政付诸行动,“山寨手机”将何去何从?湖南理工学院计算机与通讯系教师范波介绍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现在如此成熟的手机产业链上,即使“山寨手机”仿造一个IMEI,也并非不可能。范波认为,针对中国产业和市场的现实,可以建立一个较低标准的竞争规则,然后随着产业的发展逐步提高这个标准,但绝对不可以没有标准和规则,没有底线,否则产业只会越来越“低端化”。

  岳阳苏宁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再兴认为,“山寨手机”虽然存在客观市场需求,但其抄袭严重和全而不精的缺陷带来的安全和售后服务等问题,正日渐凸显,政府部门也将会适时规范引导。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品牌意识的提高,“山寨手机”连同山寨文化都将消失。

  业内人士认为,“山寨手机”与品牌手机的确是在一个不公平的平台上竞争。

  工信部出台新政的初衷是规范市场,推进通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但一刀切的做法令销售商难以接受。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山寨手机”厂商,可能会抓住机遇“转正”,但高额的研发投入依然是难以突破的瓶颈。在政府加强市场监管与规范的同时,也让他们加入到手机市场竞争中来,降低手机价格,让消费者获得实惠,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本报记者 高骥远)

【编辑:段红彪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