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卫界委员提出:卫生投入的使用应有效率评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医卫界委员提出:卫生投入的使用应有效率评估
2010年03月11日 11:28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不去和教育的(占GDP)4%比,现在一年仅有约3000亿的政府卫生投入,尚不足GDP的1%,这笔投入的方向成为全国政协医卫界别小组讨论中的热议话题。有委员建议,尽快启动大病药物“强仿”程序,让百姓治疗重大疾病时不必依赖进口药物,“实实在在降低医疗费和药价”;也有委员建议,应投入到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中,让医疗机构感受费用预先控制的压力,从而降低病人的医药费用。

  昨日,全国政协医卫界别的小组讨论中,就目前每年约3000亿、尚不足GDP的1%的政府卫生投入的使用方向,委员们提出了不同意见,大家都想“花小钱干大事”。

  应尽快启动大病药物“强仿”程序

  2009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中,邵一鸣委员曾直言,有限的政府卫生投入,在一些地方却被用于给疾控中心或基层卫生院盖楼,增加办公设施,而在里面工作的人,却因劳动价值得不到合理的收入体现而降低了积极性。今年,邵一鸣带来了更有针对性的提案,建议政府将有限的卫生投入,能够拿出一部分,用于促进重大疾病“救命药”或基本治疗药品的国产化。

  “不再依赖进口药和进口检查设备,患者的医药费才会有真正大幅度的降低。”邵一鸣介绍,治疗艾滋病的30多种药物中,目前只有5种可以实现国产化,但我国的药企早已具备关键治疗药物的仿制能力。由于我国政府尚未按照国际协定启动“强仿”程序(政府出面的强制性仿制),这些已经可以国产化的药物尚不能为国内的患者使用。

  邵一鸣建议,应尽快由卫生部等政府部门启动重大疾病关键药物的“强仿”程序。

  而政协委员徐亮则表示,有限的卫生投入应投入到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中,新增部分主要用于支付基础病、常见病的预防和门诊治疗“打包组”。“打包组”内产生的医药费用,由医保基金按人头定额预付,医疗机构有了费用预先控制的压力,便会从预防做起,并努力降低群众的医药费用。

  政府卫生投入应有效率评估

  有限的卫生投入如何花更合理?尽管委员们的建议不一,但对于既有的政府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建设基础改建扩建,多数委员的态度是一致的———要谨防不符合实际需求的“被投入”。

  徐亮委员说,现在乡镇一级的基层卫生机构,往往是房子建好了,里面锁着政府投入购置的高级设备,有些地方,电视机、床头柜一应俱全,这些只是“被投入”了,没有发挥作用,更没有人来评估这些投入的效率在哪里。

  徐亮建议政协承担起这些政府投入的效率评估工作,他认为,政协委员应该在医改、政府卫生投入如何使用等方面,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建议

  患者不再依赖进口药和进口检查设备,医药费才会真正大幅度降低。建议政府能够从卫生投入中拿出一部分,用于促进重大疾病“救命药”的国产化。 

  ———邵一鸣委员  

  有限的卫生投入应投入到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中,主要用于支付基础病、常见病的预防和门诊治疗。产生的医药费用,由医保基金按人头定额预付,医疗机构有了费用预先控制的压力,便会努力降低群众的医药费用。

  ———徐亮委员

  声音 代表指部门预算看不懂希望设专人面对面接受代表询问

  “今年要进行公立医院改革,为什么报告里关于公立医院的预算反而少了呢?”昨日,人大代表王志英对2010年政府部门预算(草案)有些不理解,她希望能有人面对面的接受代表们的询问。

  王志英是湖南省安乡县人民医院的副院长,担任人大代表已有3年,她一直关注着政府部门预算,尤其是卫生部的预算情况,可是她说,很多问题她一直没弄明白。

  2008年,她拿到部门预算后,发现公共卫生的支出和2007年比没有增加,第二天她专门找到卫生部部长陈竺请教。

  今年的预算草案中,有些内容又让她感到不解。比如,“其他卫生预算”有9000多万元,但这项预算指的是什么呢?就没有详细介绍了。再比如,还有一项是“住房改革支出”,这也占了很大一笔费用。但是“住房改革支出”用在哪些人身上,怎么用呢?也没有交代清楚。另外,在一份关于部门预算(草案)的解释说明里,公立医院预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基本建设资金减少。但是王志英也不明白,为什么基本建设支出减少就能减少这么多的预算。

  王志英代表说,她希望能有人面对面的来向代表们解释一下这份报告和代表们的问题,“数字这么多,万一我理解错了怎么办?”(魏铭言 吴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