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若不到位,“黑诊所”恐难根除——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医保若不到位,“黑诊所”恐难根除
2010年01月21日 11:3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根据新政策,社保中的养老保险已经能够跟着人到处“跑”了,这项政策所惠及的主要就是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那么医保是不是也应该加快脚步及时跟进?毕竟只有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黑诊所”生存的土壤才能被彻底根除

  时下很多人看病都喜欢往大城市里的大医院挤,越有名的越受青睐,以至于形成“全民上协和”的怪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人,比如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却反其道而行,专挑那些不起眼的地方就医治病——暗藏在城乡结合部的“黑诊所”就是他们的普遍选择。  

  “黑诊所”是那些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诊治医生没有《医师执业许可证》、不具备一定接诊条件的非法医疗机构的统称。

  自打各种名目的“黑诊所”一落生,相关负面新闻就没消停过。输液致死、因使用医疗器械不洁而感染更为恶性的疾病等骇人听闻的医疗事故频现报端。各地有关部门对“黑诊所”的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大,频率不可谓不高。比如最近,南宁市卫生监管部门与当地公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对“黑诊所”展开集中查处活动。可值得注意的是,“黑诊所”竟犹如白居易笔下的“原上草”一般,怎么也“烧”不尽。(见今日本报7版)

  比如,根据北京市卫生监督所于去年10月份公布的《北京市综合治理“黑诊所”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北京市有1200多家屡打不绝的“黑诊所”,另有42%的被调查者明知“黑诊所”使用的诊疗器械消毒有问题,依然选择在里面打针、输液。海口市更是有高达四分之一的私营诊所都是“黑诊所”。

  “黑诊所”问题如此严重,如此“险象环生”,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向往”呢?它们为何生命力如此之强呢?

  价格便宜是不少病人选择去“黑诊所”就医的最主要理由。众所周知,现在去大医院看病,即便只是治个感冒,动辄让你浑身上下“检查”个遍,少说也要花掉几百块钱。可治同样的病,在“黑诊所”却只要几块钱,一般情况下疗效也还不错。部分“黑诊所”还推出上门服务、可以欠费,甚至用大白菜抵账等措施,对一些低收入群体来说,既实惠又“贴心”,确实有一定吸引力。

  但这些支撑“黑诊所”苟活的理由,其实更凸显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严峻,尤其是对那些以农民工为主,不得不“冒险”选择“黑诊所”的低收入群体来说。

  社区医疗机构的完善,工地医务室的设立,无疑都有助于改善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的就医情况,但若想根治“黑诊所”,我们更加寄望于医保。

  根据国务院研究室此前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中国进城农民工已达1.2亿,农民工总数超2亿。可是亿万农民工中,参加医保的人仅有15%。即便那些在家乡参加过“新农合”的农民工,看病时也只能先垫钱,待回到户籍所在地后,才能找当地医保部门报销。这对他们来说,不仅耗时耗力,还要搭上来回路费,实在不划算。病还得治,但能省则省,于是“黑诊所”成为他们之中相当“流行”的就医选择。可见医保覆盖面不够广泛,区域间医保互通不够便利,无疑是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依据国务院最新出台的政策,社保中的养老保险已经能够跟着人到处“跑”了,这项政策所惠及的主要就是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那么医保是不是也应该加快脚步及时跟进?毕竟只有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黑诊所”生存的土壤才能被彻底根除。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