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减肥机构论斤定价 减一斤肉需1500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另类减肥机构论斤定价 减一斤肉需1500元
2010年01月07日 09:18 来源: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躺着不动也能减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减肥是每位爱美女士一直以来孜孜追求的目标,所花的减肥费用也不会少。记者日前在采访中获悉,一家纤体减肥机构落户无锡以来,其起步最低5000元的昂贵纤体价格引起不少市民的争议。

  另类 减一斤肉需要1500元

  ELISA今年35岁,在一家中小型企业担任高层管理人员,平时工作压力很大,加上工作一忙起来作息不规律、饮食失衡,水肿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她。尤其是在生过第二个孩子后,体重更成了她不能言说的痛,尝试了很多瘦身方法都没有成功,脾气暴躁,甚至影响了与家人的相处。后来,ELISA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这家纤体馆。她告诉记者,她在该纤体馆进行产后减肥,从疗程到产品,至今已花费了三四万,瘦了二十多斤,现在已经达到目标身材。记者算了一下,这位女士每减一斤肉至少需要1500元。

  据悉,这家坐落于无锡新世界百货中心三楼的专业纤体瘦身会馆会对每一个准备减肥的顾客做身体测量。除了身高、体重、腰围等这些常规检查的项目外,还要检查体内的脂肪含量、腹部脂肪和水分等含量,以此根据不同顾客的身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减肥计划。与此同时,每位顾客都配有医生、营养师、纤体师进行一对一服务,利用人体消耗能量而消除多余脂肪的原理,通过绷带、仪器和按摩三种方式减肥,每一类又包含了十多个项目,所有疗程加起来多达四五十种。

  一般来说,一个疗程需要一个半月左右,每个星期2-3次。而减肥的费用是根据不同的顾客身体状况设计不同的减肥纤体方案,少则5000元,而上万则是普遍现象。减肥年龄群主要集中在20到45岁、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的女性。

  物价工商部门 不属管理范畴

  如此高额的纤体减肥项目听起来确实让人咋舌,其定价是否经过物价部门的审批?记者经过了解后获悉,物价局只负责管理满足居民基本生活的产品的价格,如水费、电费、暖气费等。纤体美容属于享受型消费,因此不属于物价局管理的范畴。至于记者提到该纤体馆减肥疗程、产品价格高等问题后,物价局工作人员表示,产品价格是经营者和顾客双方协商确定的,顾客觉得贵了,可以不去消费。记者随后咨询工商局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反不正当竞争,如果经营者明码标价了,他们就不便再去过问。

  业内爆料 减肥市场鱼龙混杂

  据有关专家称,目前我国的肥胖者已经远远超过了7000万,超重者则高达2亿,预计减肥品消费额为60~100亿,减肥市场“肥”利诱人。掐指算来,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不过10多年的工夫,嗷嗷待“减”的肥胖者们就创造出了一个巨大的利润空间。众多中小企业前仆后继,纷纷奔向减肥品这块尚待开启的“肥肉”。

  一位从事减肥行业数年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减肥市场的客户群基本都是“懒人减肥”,她们既不爱运动也不肯节食。由于吃减肥药伤身不利己、抽脂等医学方法风险大,这两种方法普遍不受欢迎。现在市场上的减肥主要通过美容院、专业纤体馆、医学针灸进行,基本原理都是通过仪器、按摩等方法促进体内脂肪燃烧,不同的商家使用的产品、手法也会不相同。

  这种“懒人”方法究竟有没有效?记者提出疑问。她说,减肥效果很难说,这是一项长期工程,最终要依据不同顾客的身体内部状况而定。她强调,中国的减肥美容市场是一个自发产生、自行发展的行业,它所涉及工商、税务、物价、质监、卫生等多个管理部门,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管理机构,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统一标准,由此出现了真空地带,各种品牌鱼龙混杂,参差不齐,消费者选择时无依无据、雾里看花,更多的是被强大的广告效应所吸引。

  提醒 正常人无需减肥

  高昂的纤体价格,在受到不少爱美女士追捧的同时也遭遇了市民的质疑。一些女性认为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如同LV、Gucci等奢侈品一样,她会有一定的消费群体,也有不少女性表示她们不会花这么多钱减肥,减肥还是需要通过运动、科学的膳食结构搭配,盲目的高额减肥消费只能是掩耳盗铃。

  成功瘦身的ELISA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小姑娘明明不胖,但是为了片面追求瘦身效果,通过吃减肥药、节食等方法控制身材,这都是不科学的,肥没有减,相反身体弄坏了。减肥的重点人群还应该是产后体重降不下来、且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妇女,正常人群尤其是小姑娘没必要减肥。

  该会所负责人表示,价格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个“心理等价物”因人而异,觉得值就不觉得贵。同时她强调,无锡市民消费实力强,为追求美也特别舍得花钱,她们很看好这块市场。(记者 季娜娜 文/摄)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