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治病无异于“玩命” 网购非处方药须慎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DIY治病无异于“玩命” 网购非处方药须慎重
2009年12月21日 12:55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医学指导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余少平

  你会在互联网上买药,自己给自己治病吗?电子商务的兴起,让DIY(自己动手)一族在生病时也能“不求人”。目前卖药的网站多如牛毛,在搜索引擎上搜“网上药房”,能找到两百多万个网页。但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至今批准发证的网上药店不过十来家。另外,大大小小的卖药网站并不规范,更不乏庸医骗子,网民一个不留神就会买到假药。况且,当你的健康出了问题,真的“求医不如求己”吗?医学专家认为,疾病诊疗可比组装电脑复杂得多,DIY风险相当大,最好还是找医生解决。

  造假卖药网自制“药监认证”

  在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的网站(www.sfda.gov.cn)上,有专门的“网上购药安全警示”,曝光了一批又一批“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劣药品网站名单”,违规和造假的网站和药品多不胜数。例如,在11月24日曝光的最新一批5个严重违法网站之中,有个销售股骨头坏死药品的“中国国际股骨头科研部”网站,被指使用了消费者和专家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尽管该网站已被移送执法部门查处,但截至发稿时,记者还能登录到其网址,上面公然列出某位前卫生部长“领衔”的多位权威专家“推荐”,自制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等“资质认证”一应俱全。

  药监局的警示提醒,不可轻信卖药网站列出的证书,应到国家药监局的官方网站上查证。然而,个别不法网站魔高一丈,能在自己的网站上提供所谓“国家药监局”的链接,其域名只与真正的官网相差了一点点,内容与链接也完全克隆,只在上面多了对自己的“认证”。

  正规网上药房不卖处方药

  真正的国家药监认证可在www.sfda.gov.cn上依次点击“数据查询-市场监管-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上面列出了37家具有网上卖药资质的网站,其中多数是面向企业和第三方的交易平台,只有18家的服务范围是“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其中除去一家网址始终无法打开、一家自称尚未开通药物销售服务、三家是生产厂家的网站(只卖自产的少数药品和保健品)外,实际上全国目前只有13家普通意义上的“网上药房”。其中,在广东只有东莞一家,记者通过其客服电话了解到,买药可以异地送货,省内需要两天才能快递送到,并且要加收10元快递费。

  国家2005年公布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网上药店只允许销售非处方药,处方药不得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使用。记者在几家取得认证的网上药店上见到抗生素类药及其标价,但点进去时,网站会提示消费者抗生素属于处方类药品,请到药房的实体店凭医生处方购买,同时购物程序终止。相比之下,一些未经认证的卖药网站则允许买抗生素。

  患者给自己治病如同“玩命”

  中国有句古话:“久病成医”。很多人因为患了某种疾病,经常看医生,慢慢地对治疗这种病的方法、药物都十分熟悉,久而久之,感觉自己俨然是个医生,再加上药品购买也比较便利,因此很多人都喜欢自己给自己看病。对此,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余少平称:“自己给自己治病,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余少平讲了两个例子:

  有一位患了10多年支气管哮喘的病人,觉得每次看医生开的药都差不多,就买了一本专门介绍支气管哮喘的书,之后每次发病都按书买药吃,效果一直不错。但最近一次买药吃不但没有缓解,还喘得更加厉害。看急诊才发现,这次的哮喘发作是心脏衰竭所致。他自行购买的哮喘药,副作用就有心脏衰竭。

  余少平有一位亲戚喉咙痛了一个多月,自己总认为是咽喉炎,到药店里买了些“消炎药”回来服用,以为省钱又省事。他得知后劝亲戚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甲状腺癌,及时捡回一条命。

  余少平称,医学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而且,疾病的表现千变万化,病人个体之间也有很大差异,表面的症状时常掩盖了病因,有时候医生都不一定拿得准,更何况非专业人士?参照医学资讯进行自我诊断,往往会误诊;即使自己的诊断正确,所用药物的副作用、禁忌症、疾病的并发症,一般人就很难注意得到。

  余少平忠告“求医不如求己”者:“不要轻易拿自己或别人的身体做试验。如果身体有了病,还是应该找医生解决。”

  专家提醒

  网购非处方药也应咨询医生

  网民们普遍以为,感冒、皮炎之类是小病,可以自行上网买非处方药使用。余少平说,有些感冒药也有潜在的风险,包括加重消化道溃疡、造成消化道出血等,有些外用的皮肤病药物则会引起药物性肝炎。因此,非处方药也要慎用,只有在医生已经看过病的前提下,需要长期使用的非处方药,才可考虑网上购买,“目前有些网站同时提供医生在线咨询服务,有的甚至与医院合作开展网上视频看病,但这些尚未普及。”(伍君仪 邓爱文)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