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力争实现各项医保参保(合)率90%以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沈阳力争实现各项医保参保(合)率90%以上
2010年01月11日 10:13 来源:沈阳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挂号难,药价高,住院贵……公立医院改革何去何从?沈阳两会召开在即,就广大市民和代表委员普遍关注的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昨(10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患者、医院负责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建议——

  看病:医疗保险人群应再扩大

  沈阳市高二学生小齐2008年被诊断患上骨癌,花了几十万元治疗并做了截肢手术。小齐的父母是下岗工人,每月收入不足千元。而小齐得到及时救治,得益于沈阳市目前实施的在校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用于放化疗的约18万元费用,医保报销了12万元。

  由于没有医疗保障、医药费用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居民尤其是城乡贫困居民“有病不敢医”,因为一个人生病往往全家都被拖垮。如何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让老百姓都看得起病?

  王天罡委员说,期待新医改继续推进,力争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并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建议农村合作医疗也能像城市居民的医保待遇一样,参保者更自由地选择医院。

  市政协委员李铁男建议,通过调整医保配套政策,扩宽补贴渠道。降低基本医疗服务的成本,一方面是来自政府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医保运营、配套政策来弥补投入不足。比如,及时调整住院病人的统筹基金结算标准、扩大单病种数量等。

  用药:公立医院应实现药品“零差价”

  铁西区市民李女士说,得个感冒去趟医院输一次液就得200多元。4岁的女儿打滴流治感冒一周,花了1000多元。据她了解,成本几十元钱的药在医院偏要上百元。“我和丈夫一个月才挣2000元左右,真是病不起。”

  得不起病,吃不起药,“看病贵”成为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与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混乱、与医药领域的腐败有密切关系。如何让药价降下来,是老百姓对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市人大代表任杰认为,实现药品“零差价”,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特效药,也是公立医院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国家的新医改方案中,提出了贯彻和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坚持合理用药的原则。目前,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已经实施,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如何加强监管,做到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把制度的优惠尽快落到百姓身上,是公立医院改革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便民:家门口就医让患者少跑腿

  铁岭开原市的王先生最近带女儿来沈阳某大医院看病,一连排了两天队还没挂上号,无奈之下从“号贩子”手里以100元买到一个专家号。他说:“我这算近的,还有省外来的,他们挂号成本更大。”

  缺少人才、缺少设备、缺少房屋……因为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我国一些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的老百姓只能“跋山涉水”地求医问诊。目前普遍存在挂号难,挂知名专家号更难的现象。如何让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让城市居民在家门口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

  常振方委员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使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医疗的实惠。医保政策应更好地向社区医疗机构倾斜,缩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门槛费”。

  王天罡委员说,应该加大基层医院和大医院的人才交流,在大医院专家下乡坐诊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基层医生到大医院交流学习的机会。另外,基层医院和大医院要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制”。基层医疗机构看病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就会少受“东奔西跑”之苦,城市大医院也不会人满为患。

  预防:社区卫生院成居民保健医

  沈河区67岁的老人王大娘,隔三岔五就到小区附近的大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量血压、测心电图等。她说:“这样我就能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并防止得病。”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医轻防”的观念,老百姓也是病倒了才想着去医院检查。沈阳市一家三甲医院负责人提出,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是基层医疗单位的职责,但由于经费的不足,很多项目无法开展。

  市政协委员李铁男建议,应在医改实施中统筹兼顾,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补偿,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来决定财政投入和补贴的多少。因此,应指定配套方案细则,引导和催促医疗机构更好地发挥公共卫生职能,以绩效和特色赢得政府的扶持。(唐葵阳 朱峰 高薇 王晓婷 丁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