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成植物人妻子不弃离 卖房筹钱盼被真情唤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丈夫成植物人妻子不弃离 卖房筹钱盼被真情唤醒
2009年12月16日 14:06 来源:厦门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人物名片

  缪正玉,现年37岁,四川人,原本和丈夫一起生活在厦门海沧。丈夫成为植物人后,90多斤重的妻子每天推着140多斤重的丈夫治病,跑遍全城为丈夫买特效药。如今,为筹钱给丈夫治病,缪正玉准备卖掉他们在厦立足仅有的一套房子,带着丈夫启程回夫家龙岩武平。

  背景 不抛弃不放弃

  貌不惊人的四川妹子缪正玉,做出了一般女子难以作出的抉择。

  遭遇横祸,她的丈夫被人殴打成了“植物人”,90多斤重的缪正玉每天推着140多斤重的丈夫治病,这一年多来,她为丈夫治病尽了自己的一切努力,艰难的守护,沉重的医疗费并没有让她退缩,她说,“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会轻言放弃”。

  为救治丈夫,她忍痛欲卖掉他们的“爱巢”。因房屋权属人是他们夫妻二人,办理过户手续必须双方亲自到场。为卖房救夫,她踏进了海沧区法院咨询,法官们为其行为所感动,促成审理了这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案,认定其丈夫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她作为丈夫的监护人。

  她的故事也由此传播了出来。

  在这个无房不结婚,聚散两匆匆的时代,这位女子用自己近乎“愚蠢”的执著坚守着自己爱的承诺,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思“爱”、“责任”这些字眼的分量。

  故事 每天推着丈夫到医院治疗

  2008年12月2日,对于缪正玉和丈夫李世明来说,是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李世明被两个来路不明的陌生男子殴打成重伤,成了一个植物人。嫌犯至今未被绳之于法,他也未能获得分文赔偿。

  自从丈夫出意外后,缪正玉成天守候在丈夫身边伺候他。为节省开支,她把自己和丈夫在厦门仅有的一套房子出租给他人,自己和丈夫则租住在不到8平方米的出租屋里。

  每天早上6点多,她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做好饭菜,像喂孩子一样喂饱丈夫。随后开始帮丈夫按摩活动经脉,帮丈夫大小便。当丈夫排便不畅时,她就用手帮丈夫抠出大便。

  做完这一切后,身高不足1.6米、体重90多斤、身材瘦小的缪正玉开始把140多斤重的丈夫从出租屋背到路口,然后再用轮椅把丈夫推送到174医院,为的是让丈夫“吸高压氧”以维系生命。做完康复治疗,已经是下午5点多,她又用轮椅推着丈夫往家里赶。从家到医院,仅路上推轮椅的时间就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她却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下来,她说,“为了阿明,再苦再累我也不会放弃”。

  想方设法唤醒丈夫知觉

  主治医生说过,一流的家属护理加上患者求生的意志,还要有奇迹出现,才有可能让李世明好转。亲人听了都摇头、流泪。缪正玉却说,“只要有一丝的希望,我就会尽百倍的努力。”

  每天她都坚持给丈夫的腿脚按摩,舒活筋骨,有时实在太困了,她也会打个盹,但手总会搭在丈夫的手腕上,为的是丈夫一旦有动静,她就能立马察觉到。夜里每隔2小时,她都会起来给丈夫拍背,一个晚上下来她最多休息二三个小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她都会陪着丈夫说话或聊起他们过去的美好日子,希望能唤醒丈夫的记忆。她一次次地鼓励丈夫也鼓励自己说,“阿明,你一定能清醒过来站起来,我们还要一起过幸福的生活。”最让她担忧的时刻便是丈夫感冒和抽筋的时候,每次她看着丈夫难受,自己心里就像滴血一样疼痛。

  为了唤醒丈夫的知觉,聪明的缪正玉还充分利用电视机影像和收音机声音做引导。有一次,丈夫看着电视中日本侵略者枪杀中国老百姓的画面时流泪了,缪正玉激动极了,她似乎看到了希望,从此更加努力,她曾跑遍全城为丈夫买特效药。

  为救丈夫准备卖掉“爱巢”

  缪正玉是四川人,比李世明大四岁,2004年,两人因真爱而走在一起,喜结连理。“我们结婚5年了,他是标准的好男人,讲义气、乐于助人、孝顺父母,特别珍惜家人的情感。”说起丈夫的好,缪正玉一脸幸福。李世明的爱让她相信这世间还有真情,有温暖。2005年他们夫妻在厦门共同购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除了当初支付的一笔首付款,还有42万是以按揭方式支付的。

  心爱的丈夫成为植物人,为救治丈夫,缪正玉已向亲朋好友借了26万多元作为医疗费。银行的按揭无力支付,而每天一睁开眼都有一笔医疗费要支出,她咬咬牙做出了一个决定,卖房救夫。家里亲人含泪劝她,“阿明已是这样,再没了房子,以后你可怎么活啊?”她却说,“天无绝人之路,如果连我都放弃阿明,谁还会给他带来希望呢?”

  为节省日常开支,12月10日,缪正玉决定带丈夫回龙岩夫家生活,再一边寻求良医治疗。告别房东的一刹那,丈夫举起了手仿佛做了个挥手的动作,缪正玉流下了眼泪。这个城市留下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如今她又要为爱而离开。她以手顶额祈拜,希望爱能感动上苍,让自己深爱的男人“苏醒”过来。(郭桂花)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