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进补可再振根基 不同人群侧重有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中年进补可再振根基 不同人群侧重有异
2009年12月21日 13:09 来源: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孙伟

  古今医家都十分重视中年保健,早在16世纪,著名的温补学家张景岳就曾提出:“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所以,在寒冷闭藏的冬季,通过科学进补,增加生命能力的储备,对于中年人来说,不仅十分相宜而且很有必要。当下正是冬令进补,熬制膏方的大好时节。下面就从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出发,结合不同中年人群的特点来谈谈如何进补。

  1.脑力劳动者

  由于中年知识分子以用脑为主,睡眠较少,作息时间往往缺乏规律,工作节奏紧张,加上缺少运动,因此常常出现眩晕、耳鸣、心悸、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腰酸、胃纳不佳等表现,中医可辨证为“思虑过度,劳损心脾”;“起居失常,心肾两亏”。因此,中年体质较差的脑力劳动者,冬令进补当从调理脾胃,养心补肾的角度入手,较为合适。此外,中成药可选用天王补心丹、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五味子糖浆(冲剂)、首乌片、安神补脑液等。食补可用核桃、龙眼、大枣、酸枣仁、百合、莲子、牛奶、鸡蛋、豆制品等。

  2.体力劳动者

  这类人体力活动多、脑力活动较少,且易受工作环境的影响,常会感受风寒湿热,或因劳损而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方面的疾病,诸如软组织劳损,筋骨酸痛,腰膝酸软,风湿痹痛等。此外,他们大多有长期吸烟和喝酒的习惯,因此患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胃炎的比例也较高。中医认为,肝主筋,膝为筋之府;肾主骨,腰为肾之府。所以,冬令进补当以补肝肾,壮筋骨为主,再结合祛风除湿,养血活血,通经活络之品,可防止慢性劳损性疾病的复发和发展,并有强壮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中成药可选用独活寄生丸、舒筋活络丸、养血荣筋丸等。食补可吃狗肉、羊肉等温补之品。

  3.中年妇女

  一般而言,女子35~40岁后,会有精力不济,面部焦枯,头发脱落等衰老征象,此时卵巢开始衰退,到45~49岁左右,大部分妇女进入更年期,这是从中年到老年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肾气渐衰,精血不足,常以肾阴不足,虚火上升为常见症状。因此中年妇女在冬令常服一些滋肾养阴,补益营血的膏滋药,可有利于纠正体内阴阳的平衡,减轻更年期的症状,预防某些老年病的提早发生。中成药可酌情选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更年安胶囊等。食疗可吃甲鱼、羊肉、枸杞、桑椹、核桃仁、栗子等。

  此外,对于先天不足,身体虚弱,进入中年后出现早衰者,主要责之肾精亏虚,冬令进补当以补肾益精为主,可选用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胶、龟板胶、女贞子、仙灵脾、黄精、核桃仁、刺五加等组方。中成药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偏肾阴虚者)、金匮肾气丸(偏肾阳虚者)、十全大补膏(气血两虚者)等亦可对症选用。

  对中年体虚,平时遇风寒容易感冒者,这是肺气虚弱,卫表不固所致。冬令进补应注意补肺气,固肌表为主,可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百合、麦冬、五味子、玉竹等配合防风、羌活、荆芥等发散风寒药同用。中成药可选用玉屏风散或玉屏风口服液、黄芪口服液等。

  两点提醒:

  1.提倡调补结合,切忌盲目滥补、蛮补:中年进补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症状与体质,分清虚实主次,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科学调理,切忌不分原因盲目滥补、蛮补。事实上,有些看似虚弱的症状是由“实”性原因引起的,此时调治只有用“通”的方法才能取效,所谓“以通为补”;再者,人到中年,症情复杂,虚实互见的情况时有所见,这就需要“通补结合”,才能有效。如果你进补无效,或在服用过程中出现不适,最好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

  2.提倡药食结合,忌以食代药或以药代食:虽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但这主要针对健康人群而言。如你的身体已出现了明显的腰酸、乏力、失眠、健忘等症状且经休息后仍不见减轻时,还须用药调治,将药补和食补结合起来比较科学,毕竟食物对身体的调治作用非常有限。同样,我们也反对某些人盲目进服补药,以药代食,而不注意饮食、情志、运动等方面的调摄。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