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人禽流感发生后 北京公卫网络中的人与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调查:人禽流感发生后 北京公卫网络中的人与家
2009年02月12日 09:05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编者按: 2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去年12月以来,我国先后报告8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截至目前,其中3例病例已经成功救治。疫情发生后,有关部门从容应对,积极防控。非典之后,我国政府痛定思痛建立了全球覆盖面最广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升,有力地保障了公众安全。

  本版通过一个北京发烧儿童的经历,从多个侧面展示了我国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共卫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值得引起全社会的思考和关注。

  “您好!您是张鹿驰的家长吗?我是双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张鹿驰昨晚发烧39度4,去儿研所就诊,现在情况怎么样?”

  1月12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孙女士意外地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虽然当时在医院急诊科登记了住址电话等系列信息,孙女士还是有点纳闷,社区卫生中心怎么这么快就了解了孩子的病情,甚至连就诊地点和确切的体温都清楚。

  1月6日,北京市卫生局通报,北京确诊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1月6日17时,北京市启动人禽流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应急响应。响应期内出现39度4高热的孩子究竟牵动了多少人的神经,记者探访了这背后的点点滴滴。

  医院

  应急响应有条不紊

  1月11日晚,孙女士带着高烧的孩子到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试表处工作人员看到“39度4”的体温时马上问:“孩子有没有接触过禽类?”而这个问题在预检处、急诊医生那里同样又被问及。

  “张鹿驰只是我们在7天内筛查的1050例流感样病例之一。” 首都儿科研究所疾控科主任张宝元告诉记者,在北京市的应急响应启动之后,首儿所医务科、疾控科与门诊办就共同制定完善细化了应急预案的工作流程。每天6点之前,医院将体温38度以上伴咳嗽或咽痛的流感样病例报告给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月19日晚,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高感染科隔离抢救室灯火通明,医院接诊一名高热、咳嗽并有死禽接触史的患儿,特诊接诊专家认为不能排除人禽流感的可能。根据院内应急预案,病人及首诊大夫均被隔离,设在首儿所的北京市网络实验室——病毒研究室科研人员同时取样做呼吸道病毒、禽流感病毒H5N1的快速检测,之后是禽流感防控办公室的会议与专家会诊,一切有条不紊。

  首儿所主管医疗的副院长杨健说:“我们最近连续接诊了3例类似的病人,虽然都是虚惊一场,但检验了我院的应急反应机制的可操作程度。”

  社区

  访视监测一丝不苟

  “对疫情的跟踪就像是接力跑,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朝阳区疾控中心把张鹿驰的信息通知我们,我们就赶紧联系了家长。”北京垂杨柳医院下属双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海燕告诉记者,非典之后,北京市的传染病防控网络越织越密,深入到了城乡的各个角落。每个社区卫生中心都负责密切监测辖区的流感样病例,如有需要还将进行抽血检查和咽拭子甲型流感病毒检测,一旦出现阳性病例,立即将样本送疾控中心筛查。在响应期一周内,这个社区卫生中心访视的流感样病人达近百例。

  学校

  追访联络细致入微  

  “得到北京禽流感病例死亡的消息不到1小时,我就收到了孩子所在的北京市第五幼儿园的短信,要求没到园的幼儿每天上午10点前报告身体状况,连到园外上各种辅导班的具体时间地点等信息都要报告幼儿园。”孙女士发现,第二天一早幼儿园便加强了园医晨检制度,班主任在第二道检查岗严格把关。

  “响应时间虽然在幼儿园的假期内,但是接到通知,园里的巡视追访制度级别立即提高,”五幼保健主任郭媛媛介绍说,“我们遵循零报告制度,像张鹿驰这样的情况,班主任每天都会报告给保健室,如有异常,我们会随时向教委体卫科、地段保健科、中小学保健所三个部门报告。”

  政府

  各级部门通力合作

  从1月6日17时启动应急响应到1月13日24时解除,这一周,北京市卫生局成为应急指挥的最前沿。与此同时,北京市卫生局主动与农业、工商、交通、市政、药监、教委等部门信息沟通与合作。北京市农业局积极开展家禽免疫和抗体监测,禁止外埠活禽进京;工商局加强禽类市场流通领域检查和市场监管;教委认真做好在校学生晨午检等健康监护工作……

  突发事件中探访了这张公共卫生防控网,记者深刻感受到,在这张网中,人与家很安全。

【编辑:王赛特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