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60年光荣与梦想:巨大成就令世界赞叹倾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共和国60年光荣与梦想:巨大成就令世界赞叹倾慕
2009年09月24日 11:24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编者按:60年春华秋实,60年历史变迁。

  当共和国迎来60华诞之际,每一位华夏儿女都感到无比兴奋与自豪。无论是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还是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无论是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还是民主法治的日臻完善……共和国的建设者们都能以自己亲历的故事讲述共和国60年的沧桑巨变。

  60年,在人类历史上不过弹指一挥间,然而,在新中国的成长历程中却让人难以忘怀。这60年记录着共和国的奋斗与进步,这60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值此共和国60年庆典之际,让我们一起为伟大祖国讴歌、礼赞!

  岁月峥嵘一甲子,我们的共和国在礼赞声中迎来60华诞。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时候,我正在东北边陲的县城柳河中学上初中一年级。刚刚成为少先队员、对世事知之甚少的我,跟着老师和同学,兴冲冲地走在锣鼓喧天、欢呼雀跃的庆祝游行队伍中,对共和国的未来满怀着希望与憧憬。

  60年后的今天,我作为一个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度过近半个世纪的老人,见证了共和国走过的风雨历程,奋斗岁月,辉煌功业。当年老一辈所梦想、所追求、所预言的,诸如“推倒贫穷落后两座大山”“过上丰衣足食小康生活”“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跻身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等业已成为现实。中国的今天,尽管有这种那种问题与矛盾、差距与不足,尽管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令人忧虑,甚至拍案疾呼的弊端,但是,每一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每一位为她奋斗付出、风雨同舟、甘苦与共的人,每一位热爱祖国、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每一位尊重事实、不抱偏见的人,今天都有充分理由为共和国60年的进步发展、振兴崛起、繁荣强大而自豪,而赞叹!

  60岁的新中国,令世界刮目相看。60岁的新中国,青春不老,壮志未酬,依然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

  见证辉煌:中国崛起惊世界

  站在60年的高台阶上,回望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中国。

  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盘点一系列闪光的数字,折射出的是共和国历史性的大发展、大跨越。

  国运看民气,国强看实力。要说中国的经济实力,不能不讲GDP,虽然今天在中国已经不再以GDP论英雄。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2008年一天创造的GDP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这个经济规模已经超过德国,靠近日本,位居世界第三。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高达20%,成为世界经济前行的一个火车头。这与新中国建国初期积贫积弱的国力,堪称天壤之别。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多么大的数字除以13亿,都是个小数。但是,我们高兴地看到,13亿人的中国,人均GDP已跨越了800美元、1000美元、2000美元、3000美元数道大关。这是我国综合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标尺。回想1949年,人均GDP只有45美元,此一时,彼一时,是何等的飞跃!

  在经济与贸易全球化的世界上,一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是经济强弱的重要标尺。前30年,我国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外贸水平很低。改革开放使中国大步走向世界,进出口贸易突飞猛进,从进出口总额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仅仅30年,我国就从世界第32位跃升到第2位,怎不令人惊叹!“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球已无处不在,中国也成为世界各国商品的大市场。中国的钢铁、粮食、煤炭、电力、棉布、食糖、手机、电脑、电视机等210种产品的产量均已跃居世界首位。

  毛泽东主席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以粮为纲”。没有钢铁,工业无以支撑;缺少粮食,吃饭就成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中国真正成了世界第一钢铁大国、第一粮食大国。还记得50年前的“大跃进”,为了追赶英国,让钢产量翻番,达到1080万吨,全民炼钢,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如今,我国钢年产量高达5.84亿吨。正是这巨大数量的钢铁,成为支撑中国工业化大厦的钢筋铁骨。粮食产量连年上台阶,实现了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跨越,成功地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地回答了美国学者提出的“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

  现代经济离开电力寸步难行。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村没有电。我一直到1949年从镇上到县城念初中,才第一次见到电灯。1952年全国的发电量只有73亿千瓦小时。26年后的1978年电力依然十分紧张,拉闸限电是家常便饭,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我1979年在新华社辽宁分社工作时,曾跑遍东北三省,作东北电网调查,探寻改善电力供应之道。当时嫩江地区有的县、乡,由于缺电不能磨面,人们只能炒玉米豆吃。电力紧张归根到底还是产能不足。如今,电力建设大发展,拥有了三峡等巨型电站,有了秦山等核电站。到2008年中国发电量已达34668亿千瓦小时,成为世界第一电力大国。无论城市农村,还是工业民用,电力都得到充分保障。万家灯火,火树银花,照亮中国的夜空。

  中国60年来城乡居民住房的改善,有目共睹。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住房还相当紧张。1961年,我在新华社第一次分配到9平方米住房,还挺高兴。如今,全国城镇住宅面积人均27.3平方米,达到世界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农村住房已从茅草房、瓦房向楼房、现代民居发展。居住面积比城市宽敞。各地新建的一片片居民小区,成为中国城市一道道亮丽景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地下有知,也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世界进入汽车时代,许多中国人梦想拥有自己的汽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主编《半月谈》时,四川一位农民买了一辆小汽车,成为一大新闻,引起轰动,也引发争议。因为在计划经济年代,汽车和拖拉机属于生产资料,私人是不可以买卖的。于是,我们在《半月谈》上开展了“社员可不可以买汽车”的讨论。近30年过去,轿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量高达1000万辆,私人轿车消费比例达到80%以上。中国跃居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我曾在1975年和1991年两度访问日本,参观丰田汽车厂,惊叹人家一家工厂的汽车产量比我们全国的汽车产量还多。沧桑几度,我们也走进汽车大国的行列了。这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

  交通建设速度的快慢,既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亦可变成制约前进的瓶颈。共和国60年的发展,陆海空交通建设可圈可点。高速公路里程总计7.5万公里,接近美国的8万公里,南北西东,交错纵横,呈联网之势。青藏铁路的开通,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铁路的连续大提速,动车组的出现,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加快了物资交流,更有力地缓解了人民群众的行路难。迢迢千里,朝发夕至。

  电信的飞跃发展,更超乎人们的想象。“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生活高档次的写照。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拥有一部家庭电话还是“身份”的象征,只有较高级别的领导干部家里才能安装电话。而今,全国每百人就有63部家庭电话,中国人手机拥有量世界第一。电脑的普及应用,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交流变得十分便利通畅。

  当代科技发展的高度看航天。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把一颗颗卫星送进轨道,把一艘艘载人飞船送上太空。中国已经是世界航天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当中国航天员把五星红旗展开在茫茫太空的时候,多少华夏儿女为祖国的腾飞流下激动的泪水,不由吟唱起“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