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引关注 业界畅论绿色承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引关注 业界畅论绿色承诺
2009年06月19日 17: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 摄影:谢舒娜)

  中新网6月19日电 “2009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发展论坛”昨日在苏州举行。与会专家从全球发展趋势和中国机遇的大局出发,着眼于林浆纸一体化和清洁生产实践的细节思考,共同回顾了中国造纸业发展壮大的60年历程,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实现中国造纸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全球化的挑战下取得成功。

  从建国初期的年产不足百万吨一跃而成2008年的八千万吨,从以前依赖进口到现在的世界第二大造纸生产国,中国造纸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点滴积累到奋发图强的历程。然而,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多重压力下,中国纸业如何能突出重围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本次论坛交流和讨论的焦点。

  论坛以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通过全体大会和对话的形式,分别从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发展及环境保护等角度,就造纸业是否能够做到环境友好和人工林是林纸循环的关键环节等话题进行开放性讨论。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介绍, 造纸业对民生的影响很大,是工业和生活的基本原材料,关系着国家的经济、文化、生活、国防等各个方面。2008年造纸业工业总产值4571亿人民币,约占GDP的1.52%,比重不小。另外,造纸产业能带动林业、机械制造、印刷出版、化工、热电、交通运输、环保、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对上下游产业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针对目前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经济形势,工业信息部消费品司汪敏燕处长指出,国家出台的轻工业振兴规划,短期目标是为了刺激包括造纸业在内的轻工业,长期目标则是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减少主要污染物如COD的排放量,坚持走绿色生态的循环经济新型轻工业发展之路。

  面临造纸行业环境和发展的双重挑战问题,国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冯波处长在发言中强调,保护环境是每个企业努力的方向,也是决定可持续发展路线的重要环节。从今年5月1日起,更为严格的制浆造纸主要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已正式执行。该标准不仅有效促进制浆造纸设备的更新换代,还可以淘汰一批产能落后的纸浆企业,而那些经营规模化、生产清洁化、资源集约化的造纸企业将面临新的市场机遇。

  为满足用纸原料需求,大力发展人工林成为造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来自中国林科院热林所所长徐大平在发言中指出,科学发展人工林是国家林浆纸一体化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科学种植人工林,不仅能让造纸企业负担起造林的责任,自己解决木材原料问题,同时还能发展生态造纸,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的产业格局,促进造纸企业永续经营和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

  在如何促进中国人工林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来自中国林业产业协会的副秘书长石峰在报告中指出,针对当前全球,特别是中国存在的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政府近年来就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及利用方面采取了诸多积极的措施,其中包括抓紧建立本国的森林认证体系并参与国际体系的建立,争取林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和认证体系的发言权和决策权,进一步维护国家利益。

  来自环保部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俞海博士在发言中指出,传统造纸行业之所以废水和COD排放量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在纸浆结构中草浆、苇浆等非木浆占比偏高。发达国家造纸业纸浆结构为木浆62.6%,废纸浆34%,非木浆(草浆、苇浆等)3.4%。但在我国,草浆、苇浆等非木浆占比高达22%。其次,造纸业集中度低,小纸厂偏多。 再者,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综合利用水平低。实际上,这些高耗能、高耗水的以草浆制纸为主的小纸厂是造纸业重要的污染源。因此,造纸行业要做到减排和环境友好,关键在于行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国家要制定更为完善法规和激励措施。同时, 企业应当主动承担起社会和环境责任,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采用二次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者责任等工作落到实处。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副院长李义民说:“任何企业若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取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另外他还指出:“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正是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中国造纸业在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引导下必然可以做到环境友好,并可持续发展。”

  这次论坛是由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林业产业协会林纸分会和中国造纸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国家有关部委、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企业代表近200人参会。(谢舒娜)

【编辑:陈薇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