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离家30余年不归 家人以为其已死年年祭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男子离家30余年不归 家人以为其已死年年祭奠
2010年01月07日 09:00 来源:新文化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照片上,20多岁的丛广才意气风发 记者 赵滨 摄

  三十几年,他四处漂泊。后来,家人以为他已去世,年年烧纸祭奠。

  一个多月前,65岁的他回来了,两手空空,父子见面后喜极而泣。

  他叫丛广才,老家在德惠市夏家店镇(现在夏家店街道)苇咀子村,那里有他的一对儿女,还有他的兄长。

  如今,丛广才住在儿子的租住屋内,看着陌生的儿子,时常面露愧色。

  离婚

  为返城,妻子提出离婚

  昨日上午,长春市红旗街附近一栋居民楼内,屋内没有暖气。

  丛广才盖着被坐在床上,头发花白,看着窗上厚厚的霜,他盼着春天快点到来,“到那时我就能捡破烂儿,赚点儿钱。”

  这间小房是丛广才的儿子丛大鹏每月花300元与人合租的,屋里仅能容下一张双人床。晚上,父子俩要穿着衣服、盖上厚被才不会被冻醒。即便这样,丛广才也很知足,“儿子能认我,我就知足了!”

  丛广才是退伍军人,妻子是下乡知青,在村民眼里,两人很般配。

  “如果我们一直在农村,生活会很好!”丛广才说。

  上世纪70年代末,知青返城。为了能回到长春,妻子商量,两人先离婚,等在长春站稳脚跟,再接他到长春一起生活。

  就这样,两人离了婚,妻子带着一对儿女回到长春。

  他认为,妻子和他假离婚,等日子好了,两人还会一起生活。

  妻子离开他以后,丛广才在朋友的帮助下到黑龙江一家电站去挖土方,“那时候一天能挣两块多钱,吃住在工地,赚的钱都攒起来!”一年下来,他把攒的几百元钱都交给妻子,“就想让他们生活得好点儿!”

  离家

  前妻改嫁,他离家出走

  几年后,丛广才记不清第几次回“家”送钱的时候,妻子已经改嫁,这对他犹如晴天霹雳,“那时候感觉在村里抬不起头,走到哪,人家都指指点点。”

  一气之下,他离开老家,发誓要混出个样儿来。

  此后,一直没再和家里联系。

  丛广才又回到黑龙江省伊春市,因为有熟人介绍,在当地一个工地搬石头。有时候,还给那些盲流做饭、烧水,“那时候,这么干活给记两个工,一天能赚两块六!”

  “其实家里人也不放心,可也没办法!”丛广才的哥哥丛广发见到弟弟时,老泪纵横。

  “媳妇和他离了,他也受了点刺激,在家天天喝酒,劝也劝不住……没办法,只能由他去了!”丛广发说。

  丛广才离家后,丛广发曾两次去黑龙江找他,“那时候,看样子他生活得还可以,慢慢也就放心了!”

  上世纪80年代,因为通讯不发达,丛广发渐渐和弟弟失去了联系。

  几年前,生活好转的丛家人再次四处打听丛广才的下落,“当时托了很多人,始终没有他的消息,家里人以为他已经不在了。”

  5年前,丛广才的前妻因病去世,丛大鹏在祭奠母亲的时候,也会给记事儿起再未见过面的父亲烧纸祭奠。

  飘泊

  黑龙江干力工十多年

  丛广才记得,他离家的时候,带了一张妻儿的照片,想孩子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支撑他努力工作的动力,就是两个孩子。

  丛广才在伊春前前后后干了四五年,“那时候,哪有活我就去哪,只要能赚钱就行!”

  伊春的工程完工后,丛广才又到了黑龙江一个叫白石的地方,在那里,他每天早早起来锯木头、挖土方、搬石头,“啥挣钱多我干啥!”每天干完自己的活,他还给工友们做饭,到了晚上,躺在工地的铺上睡得很实,有时梦里会回到苇咀子村,看到已经长大的儿子。

  在黑龙江,丛广才一待就是十几年。虽然工作的地方总换,但他干的活一直没变,都是些最苦最累的。

  其间有人劝他再成个家,可他的心里一直放不下老家,一次次拒绝别人的好意。

  那时候,从来没人问过他的身份,每次换工作,都有熟人从中介绍。就这样,丛广才在黑龙江省伊春、黑河一带一待就是十几年。

  寄居

  好人收留生活数年

  十几年前,丛广才干不动工地上的重活了。这么多年下来钱没攒下,他不好意思回老家。这时,他遇到了一个人,收留了他。

  那个人姓林,自己生活得也不富裕,但大家都是东北人,林某把丛广才叫到家中,平时帮他喂马、喂狗,有时帮着打猎,“他也不给我钱,我在那干活就是挣个吃喝!”

  因为没赚到钱,丛广才不好意思和家里联系,就这样一直在林家干活。三四年前,林某一家人去了山东烟台,过了没多久,他也去了烟台。

  在林某的帮助下,他又在当地一家康复医院给医护人员烧水、打扫卫生,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几年,直到一个多月前。

  十几年来,每当有人问丛广才身份的时候,丛广才总是说:“一把年纪了,还要什么身份证呀?你可以去打听,家在吉林德惠。”

  有人曾核实过,确认他没什么“问题”,以后也就再没人问了。

  到了21世纪,丛广才在烟台,时常有人让他出示身份证,医院院长经常催促他办身份证。这样,让丛广才有了回家的想法。

  这么多年,户口几经变动,因家人一直以为丛广才去世,原始档案已经不知去向。一个多月前,丛广才踏上了回家的列车,一路上他想,“儿子长成什么样儿了?会不会认我?”

  他已做好了打算,如果儿子不认他,办了身份证后,“我还会走,永远不回来了!”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