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裸婚十年漂泊 已适应都市生活回家乡很迷茫——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女子裸婚十年漂泊 已适应都市生活回家乡很迷茫
2010年05月18日 11:09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郑州31岁市民吕伟今年3月花12万元买了一辆车,他以为买车后可以带着老婆孩子享受“有车一族”的惬意和洒脱了,而事实是,12万元买来的却是“堵心”:郑州的交通拥堵并没让他获得预想中的“幸福感”。

  随着郑州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后,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出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风沙来袭……这些让每一个向往都市生活的人感到失望和困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解决‘民生怎么办’的问题”,在4月7日至10日举行的全省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有学员在发言时这样表示。

  【身边故事】粗放式经济发展“牺牲”了百姓的“幸福感”

  12万元买来一场“堵心”

  今年3月6日,对于郑州市民吕伟来说,是继结婚、生子、买房之后的第四个“大日子”:他花12万元买了一辆私家车。

  刚买回来的时候,吕伟特别高兴,他一直觉得,拥有一辆私家车是一个城市人的标志,他可以载着老婆孩子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过上“有闲一族”的惬意生活。

  现实却打破了他的美梦,“堵车太严重了,上下班还没有以前骑电动车快,实在是太闹心了。”吕伟说,郑州已经可以和拉斯维加斯“媲美”了,人家是“赌城”,郑州是“堵城”。

  “现在我每天被堵在路上的时间都要超过两个小时。”吕伟说,买车不仅没有带来幸福感,反而让他焦虑万分,“你说开车吧,整天堵得闹心,不开吧,买了车放在那里也不是个事儿,快成心病了。”

  吕伟说,每次堵在路上的时候,他都有把车扔了步行回家的冲动:“整条路就是个大停车场,耳朵里听到的都是喇叭声,鼻子里闻的全是尾气,要不停地刹车、刹车,一天下来腿都是软的。”“郑州怎么就成这个样子了呢?”在采访过程中,吕伟一直这样不停地感叹。吕伟不知道的是,郑州的私家车已经快接近100万辆了,而每天,还有700多辆新车等着上牌照,其中七成为私家车。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交警部门出动大量的人力指挥交通,但郑州大堵车的场景还是经常出现。

  “沙漠之城”让市民有点绝望

  来郑州定居已经7年了,28岁的简蕊对郑州的印象是四个字:“沙漠之城”。

  简蕊的家乡在豫南,上学是在南方一所大学。“空气湿润、蓝天白云”是简蕊21岁以前对于环境的认识。她一度以为,离家乡只有几百公里的郑州也应该如此,“作为省会,无论是在这里工作还是生活,都应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而事实是,郑州的风沙彻底打消了简蕊对这个城市的喜爱。

  在她的印象里,春天应该是一个温润的季节,万物复苏,充满朝气。没想到,今年的3月,郑州下了场泥雨,又刮了几天的大风。“这些与我对大城市的期望截然相反。”简蕊说,小时候,她的憧憬是,大城市的天蓝蓝的,高楼林立,人们温文尔雅。在郑州工作的7年,她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春天,她要承受风沙的袭击,出门戴口罩,回家满嘴还都是沙。

  “每次只要下一点雨,我的车都会成为泥巴车,嘴里永远是在咀嚼沙子的感觉,天永远是灰蒙蒙的。”简蕊说,这样的气候让她对郑州这个城市喜欢不起来,“一想到我的肺里经常都要呼吸这样的空气,心情就沮丧万分。”虽然在这里已生活7年,有了很好的事业基础和社交圈子,简蕊和老公还是在筹划着,如果郑州的环境一直不改善,过几年就到别的城市去发展。

  郑州发展越来越快,像吕伟和简蕊这样的郑州人在享受经济上富足的同时,也尝到了粗放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风沙来袭、就医难……他们已经觉察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看上去宏观并有点抽象的词语,距离他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正在影响着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也在积极地盼望着经济增长方式能够尽快转变,从而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

参与互动(0)
【编辑:张艳红】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