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交警的欧洲之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不见交警的欧洲之旅
2009年10月13日 18: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去比萨斜塔参观时,看见标牌上写着:车辆必须停在4公里外,所有观光者由专车免费接送

  上个月随团出国到欧洲,浮光掠影了几个国家。异国的风土人情且按下不表,单说说欧洲这些城市的交通现象。

  这里的城市几乎看不到指挥交通的警察,但是交通秩序却井井有条。我们在欧洲旅游的20多天里,几乎没有碰到过严重的塞车现象。更让人惊奇的是,我们从未听到过一声汽车鸣喇叭,好像那里的汽车都没有安装喇叭。到了德国的法兰克福市,才在街上看到了两位巡逻的警察,算是填补了我们欧洲行程的一个“空白”。几天后,我们驱车至奥地利的格拉茨市,司机迷了路。陪同我们作旅游翻译的是一位通晓欧洲四国语言的法国籍翻译先生,他此时急速下车,不知从哪里请来一个警察为我们指路。我们以为是交警,顺便问了一句:“先生,您是这里的交通警察吗?”不料这位长得很像阿兰·德龙的中年警察却耸了耸肩、摊了摊手风趣地说:“女士们,先生们,在欧洲的街上是看不到交通警察的,我嘛,是一个负责治安的巡警,当然,我也非常乐意为你们服务。”

  的确,我们在欧洲的近万里旅程中,没有看到一个指挥交通的警察。无论多么繁忙的十字路口,车辆都能很自觉地听从红绿灯的指挥,令我们赞赏不已。更被我们赞赏的是,街道上的行人也都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只要红灯一亮,哪怕四面没有一辆汽车,这些行人也会循规蹈矩,“不越雷池一步。”翻译对我们这么说:“在欧洲各大城市的十字路口,哪位行人如果有着很紧急的事,非得要急于穿过马路,便可以自己操纵路旁的指示灯,让汽车暂时停一停。同时,作为汽车司机,也会经常礼让行人,虽然人行道上亮起了红灯,如果行人还没有过完马路,尤其是那些本来是一群人而将会被忽然隔散时,司机会很友好地示意让行人先通过。

  翻译还告诉我们:“在欧洲,司机都能自觉地系好安全带,因为这是硬性规定,更不能酗酒。酗酒者一旦被警察查出,将会被吊销驾照。如果是职业司机,终生不得从事驾驶职业。”说到这里,翻译幽默地反问我们:“女士们,先生们,谁会敢拿自己的饭碗去冒这样的险呢?是不是?”

  以人为本,乘客至上,在欧洲交通的其他方面也有充分的体现。我们随车抵达欧洲最后一站——意大利的比萨市并准备前往比萨斜塔参观时,这时看见了一块标牌,上面这样醒目地写着:“前往斜塔的车辆必须停在4公里之外,所有观光者由专车免费接送”。原因是尽量减少汽车尾气、噪声对斜塔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只得遵守,下了车只一会儿,又乘上了一辆长长的大型公共汽车前往比萨斜塔,这种汽车的动力采用蓄电池,坐在平稳的车厢里感到非常舒适,很难听到噪声。记得在我们回程的时候,汽车已经启动,这时一位意大利老太太突然摁电钮,司机急忙停车。原来是这位老太太要等她的两位同伴,等了约3分钟,另两位老太太登上了车。翻译说:欧洲社会对老人是很敬重的,只要老人有困难,都会设法帮忙解决。特别是乘公共汽车,看见老人行动迟缓,司机会耐心等候的,否则的话,会遭到大家的谴责。

  次日上午,我们到达罗马达芬奇国际机场,意味着即将告别欧洲回国。但机场不能按我们预想的那样让乘客提前进入候机厅,必须先办完验关和退税等手续,由于比较烦琐,翻译自告奋勇为我们办完一切手续,目送着我们进入机舱。这时他要急着赶回巴黎去接新的任务,这时我们都为他担心能否及时返回巴黎,因为当天返回巴黎的班机只有一架,而且距起飞的时间只有5分钟了,可以说是非常紧张。只见他像士兵冲锋般地冲向对面的登机口,一边跑还一边向我们不停地招手且大声喊道:“再见了,中国客人,我还有一分钟!”此时,隔着窗户目睹着他飞快地登上舷梯的我们,心中油然升腾一种感谢之情。交通的顺畅便捷来源于法规的完善,更来源于人们的自觉,这是我们在欧洲旅游的深切感受。(文文)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