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盲"回国啃老 "被留学"学生境遇堪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国外"文盲"回国啃老 "被留学"学生境遇堪忧
2009年12月16日 15:55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要不是当初找不到好工作,我也不会去留学。”资深“海龟”谷先生已经年近30岁,但简历上的工作经验还是空白一片。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随着留学平民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不少留学生其实都是在就业、学业、父母等各方面压力下“被留学”,而这些被动留学的留学生通常因为动力不足而白白花费时间、金钱,回国后境遇不佳。

  境遇一 国外文盲

  留学专家谈先生建议,留学生在语言尚不过关时,应该谨慎留学,否则很有可能成为“国外文盲”。“不管是双录取,还是直接录取,留学生的语言一定要提高,一定要保证能够顺利上课。”他表示,目前有很多家长在孩子高考失利后萌生了把孩子送出国外留学的念头,但这样的留学生中,有很高的比例过不了语言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到外国去了以后,就能有外语能力。但其实,不会读、不会写的留学生要适应国外的生活会更困难。”

  他举了曾经接触过的留学生小A的例子。小A是沪上某所普通高中的学生,平时在班级上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英语成绩特别差,在勉强考到雅思分数线之后,小A的父母给他办理出国留学手续,申请了美国一所二流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位。“没想到,孩子一出国就相当不适应,不仅听不懂学校的课程,而且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出现了问题。最终没有拿到学位,白白扔了几十万的学费回了国。”谈先生介绍说,在小A回国之后,他的父母不甘心,找到了谈先生所在的留学中介机构,想重新给孩子选定一个专业,再出国深造,但是却被婉言谢绝。“其实,小A本人根本不愿意出国,即使办理好了所有相关手续,结果还会是一样的。”

  他表示,目前在升学或者就业的压力下,因为父母要求,不情愿地出国留学的孩子数量有上升的趋势。“像小A的父母就是因为身边亲戚朋友的孩子都在国外,因此产生了攀比心理,一心想让孩子拿到国外的文凭,在国外发展,其实这反倒是害了孩子。”谈先生认为,在这一类“被留学”的留学生群体中,父母的认识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境遇二 回国啃老

  据了解,目前我国在外留学生达到140万人,留学生群体也逐步呈现“低龄化”。在众多学生中,留学动机各有不同,而谷先生“被留学”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就业压力导致的盲目出国留学躲避。

  明年就要满30岁的谷先生毕业于沪上某所二本院校,因为毕业时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向父母提出了留学深造的想法。由于家境殷实,父母欣然答应了他继续读书的要求。“当时,父母都认为我是想多学点东西,所以很开心地就答应下来。”和大多数留学美国的学生一样,谷先生同样选择了热门的商科专业,但因为英语成绩和本科院校的原因,他并没有如期申请到排名靠前的大学。据他回忆,在海外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恋爱和各种各样的活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寥寥无几。“毕业后,我在美国逗留了一段时间,想找份工作。但没想到商科学生满天飞,像我这样的教育背景,根本找不到好工作,于是我决定回国。”谷先生回到上海后,曾经有机会到企业工作,不过面对对方开出的薪酬,他总是不太满意,于是荒废成了资深“海待”,在家里啃着父母的养老金度日。“我也不想这样,不过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

  谷先生的父母如今有些后悔当初放任儿子出国留学的决定。谷老先生表示,如果知道当初儿子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才选择留学,自己绝对不会花钱送他出国留学。

  境遇三 无心向学

  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1500余位“海归”调查结果显示,35%的海归存在就业问题,40%的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错位。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有一些家长盲目替孩子决定留学的国家和专业,而没有考虑孩子的意愿和将来的职业规划。据统计,目前几乎有60%的留学生出国读商科,越是名校的商科,中国留学生越是扎堆,甚至在有的国外大学里面,商科专业里80个学生中,有75个是来自中国的学生,留学的盲目性造成“被留学”的留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无心向学。

  其实,对于这类留学生来说,及时地转换专业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否则继续的后果将不但给家庭造成经济损失,毕业回来后也是毫无竞争力。据悉,目前很多学校都具有相关的政策,可以同意留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爱好,重新选择专业。比如美国,转专业需要跟本专业的导师商谈,一般而言,导师会先判断学生是否真的不适合读本专业,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潜力和个人意向来推荐适合学生报读的专业。

  随着各国留学的全线放开,国内留学申请的趋势如日中天。专业选择是否得当,决定着巨额投资是否物有所值。在决定留学之前,每个留学生和家长都应该细细思量一番:我们真的为留学做好准备了吗?(夏末)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